连续10年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7成以上;坚持“三公”经费零增长,2023年预算总额较2022年下降2.75%……西城区政府账本里的一个个数据意蕴深厚,昭显的是政府节用惠民生,将资金用于惠民利民,换百姓过好日子。11月1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西城区获悉,今年,西城区委鲜明提出“2-1-1-5-2”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框架体系,目前正紧密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以“红墙先锋工程”和“双提升”工程为抓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谱写着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新篇章。
实施绩效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近年来,西城区以预算管理为抓手,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始终坚持全面提升民生福祉这个主攻方向,把“让百姓过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于此,西城区财政局以“红墙先锋工程”“双提升”工程为引领,立足财政职责,创新形成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财会监督与绩效管理“双融合”工作模式,促进绩效管理工作扩围提质增效,提升过紧日子的能力。特别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西城区财政局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在全区财政系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确保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西城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西城区印发《西城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优先保障;对事前绩效评估结论为“不予支持”的,不安排该项目预算;对事后绩效评价成绩为差的,不再安排该项目预算,并扣减该部门项目经费总规模10%。
依据《方案》,2023年度财政支出核减预算资金2.33亿元。本年度共实施完成305个项目,评价资金达29.65亿元,评价数量及评价金额同比大幅增长。从评价结果看,事前评估项目中,予以支持项目113个,部分支持项目92个,不予支持项目11个;财评项目等级为“优”的 9个,占比10.59%,“中”及以上的达到100%……评价结果为全区各预算管理部门科学安排预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强化了成本控制,提升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以绩效为导向,以绩效目标管理为重点,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抓手,西城区大力削减低效无效支出,织牢预算绩效管理一张网,让每一分钱花出效益,确保资金使用达到预期目标。
节用裕民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2023年西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目标,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想群众之所想,行群众之所嘱。”
今年1-10月,西城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3亿元,其中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支出共计26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5%,浓浓的民生情怀扑面而来。
越是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越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特别是民生之本的就业工作。面对近年来严峻就业形势,西城区举全区之力抓就业,用“父母心”为高校毕业生照亮就业前行路,出台促进就业政策“西20条”,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挖掘资源扩就业,鼓励企业提供更多岗位;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开展精心指导,去年西城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3%。此外,西城区连续九年成功创建北京市充分就业区。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西城区常住人口110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31万人。面对“空间资源少、人口基数大、增速快、老龄化、高龄化”的特点,西城区将养老服务工作列为头号“民心工程”,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衣、食、住、行”四项普惠养老服务发展。30个养老照料中心、64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259家“父母食堂”、1.8万部“一键呼”养老话机……西城区贴心做好养老服务,以首善标准打造了西城养老服务样板,向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城经验。
此外,在便民服务方面,今年西城区还率全市之先提出建设“十分钟便民服务圈”,并完成28个“十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从家出门步行10分钟,就能找到满足购物餐饮、养老托育、文化休闲等需求的各种店铺和设施,生活服务业品质持续升级。
提质增效 将“真金白银”投入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西城区在做好民生等重点领域保障基础上,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减量集约发展的背景下,在有限的空间资源条件下,深挖存量空间潜力,拓展存量空间功能,向立体要发展、向空间要效益,积极盘活低效楼宇,引入高精尖企业和产业要素,引入新业态、新模式,走出一条以低效楼宇改造提升为抓手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新路径。
11月12日,备受关注的第三届全球金融科技大会暨第五届成方金融科技论坛圆满闭幕。作为会场之一的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宽敞明亮、科技感十足,令众多嘉宾眼前一亮,而在七、八年前,这里还是人声鼎沸的“动批”四达大厦。大楼通过疏解腾退、升级改造,变身金融科技智慧办公楼宇,2022年楼内入驻企业三级税收达16亿元。去年,北京市仅4个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评选的“全国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就位列其中。此外,该项目还被北京城市规划协会评为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优秀案例。
“过去我们给‘动批’算过一笔账,曾经的‘动批’年均带来经济效益约6000万元,但为了解决周边的交通、群租房、扰民等问题,需要付出的管理费用年均超1亿元。”西城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动批”区域变身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简称“金科新区”)核心区,税收由0.6亿元上升至20亿元。西城区的GDP由2856亿元上升至5700亿元,三级税收由3771亿元上升至4542亿元。
“动批”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只是西城区走减量发展背景下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缩影。仅在2020-2022年,西城区便完成23个低效楼宇项目改造,撬动19.6亿元社会投资,释放45.1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资源,低效楼宇从酒店、老旧写字楼、医院住院楼、低端商业、空置厂房等用途,转型为高品质商务办公楼宇,引入30余家高精尖产业方向企业入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