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高速公路“碰瓷”案件牵出全国多地涉及制造、贩卖、使用假车牌的犯罪嫌疑人40余名……今年年初,广东省江门市公安局侦破一起高速公路“碰瓷”案件,同时从犯罪嫌疑人车上缴获多副用于作案的假车牌。
“一副假车牌的生产、贩卖、使用,背后必有全链条的黑灰产业。”江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蔡旭龙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本着存疑必查、线索必究、违法必追的理念,江门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启动重大专案攻坚机制,多警种协同上案、联合攻坚,通过涉案资金分析、信息综合研判、关联人员拓展等方式进行深挖扩线。一条普通的假车牌线索,牵出全国多地涉及制造、贩卖、使用假车牌的犯罪嫌疑人40余名。
专案组从这40余名犯罪嫌疑人入手,在层叠的数据、线索里筛查、梳理、研判,终于循线挖出一个来自广州增城的可疑物流包裹。民警立即赶往增城多次出现可疑寄递信息的物流点进行蹲点侦查,其间,民警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寄件人。该名神秘人全程戴着帽子和口罩,经常在傍晚时分一个人到物流点寄件,形迹十分可疑。由于该名嫌疑人具备较强的反侦查意识,办案民警的侦查必须更加隐秘。在连续多个日夜轮转的循环蹲守后,专案组终于摸清该名神秘人的活动规律。原来该人是一名制假贩假中介,不仅大量销售假车牌,同时还转售假印章、假证书,深入侦查发现一个重要源头——增城某城中村。
“这一转机让专案组全体战友为之一振,我们马上又投入对该城中村的深度排查工作之中。原来,在小小城中村竟然隐藏了一个生产假车牌的地下工厂,该工厂的主人贺某,曾多次因伪造、变造公文证件印章被公安机关处理。”回想起打开案件突破口的艰辛历程,蔡旭龙言语间难掩激动。
此后,专案组顺藤摸瓜,以点扩面,从海量信息中抽丝剥茧,终于,一个巨大而完整的制售假车牌地下犯罪网络渐渐浮出水面——涉及全国26省(区、市)的制贩销假牌假证产业链条包括材料供应商、制造商、销售中介、购买人等4个涉案环节:材料供应商包某仿长期在浙江温州经营车牌、模具、油墨等原料生意;假车牌制造商贺某通过微信沟通、付款向包某仿大量购入空白号牌、模具和油墨,根据定制资料制造假车牌,然后通过物流寄递方式将假车牌寄给下游销售中介;销售中介负责对接全国生意,收到买家资金后联系贺某发货,或直接将提前购入的假车牌、假证通过快递寄出。
因该案涉及地域范围广、涉案人员多,大量的假牌、假证、假印章等流入社会,公安部将该案列为“守护1号”全国集群战役重点案件,由江门市公安机关率先发起全国集群打击。
在公安部、省公安厅的统一指挥下,3月30日,江门市公安局开展第一波统一收网行动,在全国多地抓获犯罪团伙骨干成员43名,捣毁制造假车牌犯罪窝点两个,制造假证件犯罪窝点6个,缴获假车牌262副,各类伪造证书、证件1310件,各类伪造印章1250枚,假牌假证半成品及制假工具一大批。
成功收网后,广东省公安厅组织对省内购买假牌、假证线索开展“虎威2023-5号”专项打击行动,公安部统筹各属地对该案涉及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400余条购买假牌、假证线索展开“守护1号”全国集群打击,将一系列巨大而完整的制售假牌、假证黑灰产业链一网打尽、连根拔起。
海量搜寻数据线索、多方研判落实证据、跨越奔赴抓捕嫌疑人……一帧帧、一幕幕,记录下专案组100多天的日夜鏖战、彻夜无眠,更记录下公安民警面对犯罪锱铢必较、面对犯罪嫌疑人虽远必追的坚定与执着。为了侦破这起案件,公安民警辗转全国26个省份,终于全面打掉整个犯罪脉络和多个制销假车牌、假证产业链条。
文/董凡超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