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小酒馆,见证北平新生。11月8日下午,一部由潘家园街道主办,地区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独幕话剧《北平的黎明》在汇文中学垂杨柳分校报告厅上演。
失踪多年的孩子,如今齐齐整整地站在自家酒馆门前,老板娘秀儿激动地抱着儿子大哭,既心疼其坎坷遭遇,又高兴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随着解放军到来,大家共同摇旗呐喊,欢迎着北平黎明的到来,期待着美好生活的到来……全情投入的表演、跌宕起伏的剧情,紧紧抓住观众的心,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话剧中展现的“莲花白”“虾米居”“饽饽”等老北京传统民俗元素,更是让台下观众倍感亲切,让人仿佛置身于北平解放那段时光。
《北平的黎明》是潘家园街道首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话剧,讲述的是在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朝阳门外东岳庙、吉市口一带,一家日渐惨淡的老字号“虾米居”的酒馆里,来自社会各界的常客们,面对兵临城下的时局,议论纷纷,或恐慌、或猜疑、或期盼、或喜悦,交织成了一幅民间世象百态图。剧情以掌柜刘有福夫妻寻子心切的忧伤展开,直到亲人意外团圆。同时再现了解救被拐农村姑娘秋香的细节,揭示出光明与黑暗的斗争。黎明前的北平,终于迎来了曙光,不景气的“虾米居”也枯木逢春。
《北平的黎明》共涉及演员40余人,均来自潘家园地区,他们当中有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幼儿园教师和辖区内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志愿者,年龄跨度从20多岁到80多岁,横跨老中青三代。大家通过一遍遍排练,反复讨论磨合,力求用更好的演技,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该剧在2019年首次上演就获得了空前好评,曾被选入“北京十月文学月”原创话剧展演作品。自今年9月复排以来,剧本调整了近10次,专业导演精心打磨,并邀请市、区文联以及区宣传文化中心等多名专家到场指导,对话剧情节、演员表演及舞台效果不断精益求精。
作为街道“文化四季”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北平的黎明》话剧的成功演出,是对文化润民行动的充实,进一步擦亮了潘家园文化品牌。潘家园街道将以此为基点,立足地区丰富文化资源,大力培育和壮大基层文化队伍,引导地区文艺爱好者创作出更多具有潘家园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为居民提供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加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