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上漏洞,保护区不能成“捕猎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8 10:15

近日,有媒体揭露,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猖獗的非法捕猎现象。据报道:在该保护区的部分岛上,山林遍布细密的捕鸟网,鹰、隼、鸮等保护动物频频触网被活捉或丧命,一些鸟类死体流向当地餐厅,成了食客盘中“野味”。专门规划的自然保护区,竟然存在如此荒唐的“灯下黑”现象,无疑令人震惊。公众不禁要问:本应是野生动植物的“庇护所”,怎么成了非法捕猎者为所欲为的地方?

相关情况曝光后,据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介绍:从10月26日开始,长岛动员全区各个乡镇、街道的警力、机关干部和志愿者,立即行动上山拉网排查,绝不允许任何捕鸟工具出现在山上。同时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牵头,各个乡镇街道参与,充实完善护鸟巡逻队,在候鸟迁徙季节加大上山巡逻频次,一旦发现违法捕鸟,就将重拳打击。

确保区内动植物,尤其是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在良好环境下自然栖息,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设立初衷之一。能否给区内可能被不法分子盯上的野生动物提供安全保障,捍卫生态多样性,是考察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关键标准。然而,面对捕猎者的侵袭,涉事保护区的防护措施似乎不堪一击。遍布山林的捕鸟网,不仅暴露出了有关部门的工作漏洞,也是对法律和监管的公然挑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此严重、如此泛滥的非法捕鸟行为,恐怕不是今天才有的。由记者与爱鸟人士暗访调查揭露的这些问题,按说早就该被发现并制止。虽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对保护区而言,等到事件曝光引发关注才动员队伍上山拉网排查,既不能彻底抹平当地生态环境之前受到的伤害,也远不如在更早之前防患于未然。对此,保护区的主管方还应从这次事件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想方设法加固保护区这道“生态屏障”,确保这片土地和天空成为保护动物的安居之所,而非人类捕猎者的乐园。

针对这种私设陷阱、捉鸟杀鸟、倒卖“野味”的不法行为,相关法律法规早已作出明确约束。但是,有没有法律法规是一回事,法律法规能以多大力度落实又是另一回事。对此,园区主管方一方面要联合执法部门,加强日常监管与执法力度,确保此类行为能被及时发现、及时打击,另一方面也要结合有震慑力的执法案例,在当地强化普法宣传,使有意作恶的人“心有戚戚焉”。

除了加强工作积极性,在工作的技术手段上,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倘若不法分子“魔高一尺”,正义力量就得做到“道高一丈”。在开展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管工作时,有关部门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比如织密监控设备网络,运用无人机巡查等,以此为保护区砌起更坚实的“技术隔墙”。当然,要做到这些,需要资金投入,对此,有关部门还应针对重点需要补强的点,把生态保护区预算花到刀刃上。

这次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在回应时,专门提到了与社会合作、协同行动的事。事实上,在日常工作中,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本就可以携手执法机构、周边社区、餐饮业者等,形成联动保护机制,共同维护保护区生态安全。当地政府也不妨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奖励那些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主动举报非法捕猎活动的单位与个人。

就社会而言,广泛传播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通过媒体宣传、社区讲座等形式,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也能防止一些无知无畏者触犯法网,既害了动物、也害了自己。

总而言之,要堵上管理漏洞,确保自然保护区不再成为“捕猎区”,有关部门还需多方发力。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一个起点,让涉事自然保护区回归其应有的样子。

文/杨鑫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北京门头沟法院在百花山脚下开庭审理非法狩猎案 男子禁猎区捕猎野生鸟类被判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1
美丽中国|黑龙江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鸣芳草水云天
新华社 2024-07-15
图记|生机勃勃的扎龙自然保护区
新华社 2024-06-05
视界 | 走进坦桑尼亚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新华社 2024-01-30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破解“人鸟争地”难题 租7000亩芦苇让丹顶鹤安家
南方都市报 2023-12-15
长效补水、人鸟共生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野生种群不断壮大
央视新闻 2023-12-08
北青快评 | 自然保护区山上遍布捕鸟网何谈“保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7
甘肃鸟类名录再添新员 棕褐短翅蝗莺首现太子山保护区
央视新闻 2023-10-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