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106”借贷短信 个人信息贩卖黑灰产业链隐现
中国证券报 2023-10-23 10:09

“这已经是我今天早上接到的第三个中介推销贷款的电话了。”一位北京的上班族小希说。仔细一问,才知道她前几日感到好奇回了一条“106”开头的借贷短信。随后,贷款营销电话就没停过。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106”借贷短信发送主体往往不是银行,而是引流获客的贷款中介。后期业务办理中存在个人信息贩卖、违规包装、多重收费等乱象。专家提示消费者仔细甄别,前往正规机构网点办理相应业务。

借贷短信频现

“我没有这家银行的储蓄卡,也没有办理信用卡业务,不知道为什么能收到这种贷款营销短信。”家在湖北的小李抱怨说,最开始以为是银行工作人员,就回复了,谁知接连几天都收到不同地方打来的推荐低息贷款的电话。

和小李一样,很多消费者都收到了以“106”开头的借贷短信,短信内容强调“随借随还”、授信额度高等,诱导消费者回复相应数字了解具体信息。“虽然短信说回复特定字母可以退订,但其实根本不可能,它只是在测试号码活跃度。”业内人士透露,消费者回复了代表还在使用该手机号码或有潜在贷款需求。

中国证券报记者就有关费用询问了部分贷款中介,某贷款中介表示,视具体贷款方案有所不同,大概是贷款总金额的“1至3个点”;另一贷款中介说:“办理成功后,会一次性收取1%的服务费。”

冠苕咨询创始人周毅钦表示,这类短信往往以商业银行口吻来营销客户,起初很多机构也不主动明示办理主体,在后期业务办理过程中,部分三方机构的营销行为存在明显的违法违规情况,例如违规包装、多重收费等。

另外,贷款中介群发短信离不开短信群发公司的服务。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短信群发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群发服务,还有提供模板、提供号码等。

中国证券报记者假借贷款中介的身份咨询了多家短信群发公司工作人员,他们表示,首先要确定短信群发地区,进而匹配相应归属地的电话号码。某短信群发公司工作人员李亮表示:“最好用我们提供的模板发送,你想要群发哪个地区都可以,我们也可以提供批量号码,只收群发短信的费用。”

李亮还表示:“我们和很多机构都有合作,比如住宅公司、贷款中介等,现在群发效果不错。”

个人电话号码被兜售

大范围群发短信,离不开批量的手机号码。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个人电话号码正通过各种方式被兜售出去。“没有号码也可以,我们提供,购买后登录平台就可以直接看到所有号码。”一位号贩子张浩表示。

另一个号贩子陈佳表示,具体收费标准要看号码质量,比如用户有借贷需求,此类用户的号码则很优质,也很符合借贷短信的对标客户群体,价格自然就会高一点。通常一般情况下都是打包售卖,基本价格在0.1元至0.5元,质量高的号码也可能卖到单个号码1元,10万个号码不会超过1万元。

经调研发现,多个号贩子都是以东部、西部或具体城市针对性地提供批量手机号码。“你可以去找当地的房地产中介、装修公司人员等,他们往往拥有一手的号码资源,量还大,因为这些行业都是连通的,他们也需要打电话。”另一个号贩子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一手号码资源卖价可以达到30元一个号码,越往后走,二手、三手号码的价格就越来越低了。

“电话号码贩卖者未经权利人许可售卖信息,不仅因售卖承担民事责任,还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辽宁瀛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郑娇表示,同时,短信群发公司对短信内容没有进行审查,发布虚假的、夸大其实的短信内容误导消费者,或应承担虚假宣传的责任。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

鱼龙混杂的“106”借贷短信背后隐藏着一系列黑灰产链条,需要多方合力加强规范,强化个人信息保护。

针对短信发送环节,周毅钦表示,“106”借贷短信涉嫌夸大、虚假宣传、违法违规,应加强对“106”短信的监管力度,例如可考虑在短信中强制标注发送者真实公司名称。郑娇认为,运营商应建立借贷短信发布的合规流程,在提供短信发布端口时,做好溯源登记审查工作,一旦发生短信乱象倒查责任人。此外,短信发布内容应实名。

目前,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周毅钦表示,部分银行对合作机构管理较为粗放,存在没有建立全行统一的管理制度、持续性管理不足、合作机构资质存在缺陷等情况,容易引发银行声誉风险。

某国有行内部人员表示,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做好员工行为排查,严格准入合作机构,并在金融监管规则允许范围内开展合作,明确合作双方的范围和权利义务,同时对合作业务做到严格规范地审批。

产业政策资深人士王剑辉认为,贷款中介良莠不齐,消费者如果没有经过仔细甄别,就有可能选择不正规的机构,后续财产安全、信用安全都会受到潜在威胁。

对于如何避免掉入借贷短信背后隐藏的陷阱,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收到这种短信,其实消费者不理会,不回复,再次收到相关借贷短信的次数就会有所减少,还是要到正规机构网点去办理相应业务。”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银行客服”邀你签贷款合同?陷阱!一些中介涉嫌虚假宣传及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
解放日报 2024-10-16
骗取个人信息套路被害人贷款赚取高额利润 28个团伙280余人获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8
快速解决债务逾期广告靠谱吗?记者调查“反催收”黑灰产业链
法治日报 2024-04-06
剑指不法贷款中介电话短信轰炸 多地开启多部门联合整治
第一财经 2024-01-10
部分地产中介仍在贩卖公民信息 已发展成黑色产业链
半月谈 2023-10-29
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并被利用的?揭开贷款中介背后的黑灰产业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17
低保户稀里糊涂成了车贷诈骗“背债人” 枣庄公安起底环环相扣的“套车”灰色产业链
法治日报 2023-06-07
垃圾短信无孔不入相关产业链已形成 专家:提升拦截能力
法治日报 2023-04-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