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苏洵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且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相较于自己两个儿子取得的成就和名声,苏洵在世人心目中的知名度则要低很多。不过众人可能有所不知,为了让两个儿子爱上读书,苏洵也是操碎了心。
苏洵年少时浪费了许多光阴,直到27岁家庭出现变故后,他才开始发奋读书。然而遗憾的是,苏洵参加了好几次科举考试却都名落孙山,直到晚年经韩琦推荐,才勉强得到像秘书省校书郎这样的小官。也正因此,苏洵不希望两个儿子步自己的后尘,于是决心从小栽培他兄弟俩。
也许有遗传因素在内,苏轼两兄弟也从小调皮贪玩。虽然他们每天都乖乖地背了书包,像其他小伙伴一样去学堂读书。不过放学之后,他们便撒腿跑到野外,不是下河抓鱼,便是上树逮鸟,总之心思全没有放在学习上面。
当时,上课的先生对这兄弟俩的顽皮也束手无策,最后只能让其父苏洵管教。苏洵自己当初便吃了“少不好学”的亏,他当然不希望两个儿子长大后也和自己一样仕途受挫。于是,他经常将兄弟俩叫到面前,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让他们一定要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不能随意浪费大好时光,不然会碌碌无为一生。
然而,苏洵的苦心说教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两个儿子虽然嘴上答应着,可实际情况却没有任何改变,他们还是该玩就玩,该旷课就旷课。面对两个听不进劝的儿子,苏洵心里明白,自己这种太过正面的教育方法起不到任何作用,经过几天思忖,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对策”。
有一天,本应该是做作业的时间,兄弟俩又将作业扔到一边,跑到院子里玩了起来。这时,苏洵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吆喝着让他们兄弟回来写作业,而是搬来一把椅子,然后再找出一本书,最后坐在一个墙角,故意偷偷地看起书来。两个儿子发现父亲竟然躲着他们在看书,不由得好奇地跑过来,想要看看父亲究竟在偷偷摸摸地看什么书。不过,此时的苏洵却故意神秘地将书“藏”起来,不让兄弟俩看到。
这一招果然奏效,两个儿子被激发出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常常趁父亲不在,将父亲“藏”在柜子里的书“偷”出来,然后饶有兴趣地阅读起来,读完后,他们还不忘“得意”地告知父亲他们看书的心得体会。时间长了,兄弟俩逐渐爱上了学习,这一结果正是苏洵希望看到的。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教育方法,苏洵成功地培养了苏轼、苏辙的读书热情,让兄弟俩受益终身。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