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飞絮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与人产生分歧的情况。朋友家人之间想法不同,团队协作中意见不合,社交媒体上观点各异。如果总想反驳对方,证明自己是对的,只会激化矛盾。
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所有交流都值得尊重。”立场和角度不同,感受与看法就不尽相同,无法强求一致。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意见,才是真正的智慧。
1
无关紧要的事,不争输赢
有一次家庭聚会,母亲对父亲做的菜不太满意:炖鸡该加山药,才有营养;鲫鱼汤不该放胡椒,会败口味;虾就不该做成干锅的,一点儿都不鲜……反正哪哪儿都是问题。
本以为忙碌半天却被埋怨的父亲会反驳,谁知他却频频点头,态度极好。还打趣说,母亲不愧是“点穴高手”,招招“致命”,把我们都逗乐了。
后来和父亲谈起,他说他做菜的初衷是照顾我们的口味,母亲则是从养生角度出发,各有利弊。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必要计较,一家人开开心心的比啥都重要。
是呀,如果父母真的起争执,哪怕是山珍海味,我们也味同嚼蜡吧。
人与人之间有太多的不同。哪怕是亲近的家人,相处起来也总会有许多矛盾:饭菜是否对味口,物品是否摆放得当,甚至牙膏该从哪儿挤等等。如果事事计较,只会鸡飞狗跳。
有时候家人的唠叨或抱怨不过是见解不同罢了,有些甚至源自关心和爱。试着去洞悉对方的内心想法,就不至于耿耿于怀。
成熟的人,都不会在无关紧要的事上争输赢,因为输的那一点点理远不如赢回的感情珍贵。
2
认知不同,不辩对错
曾看过一段网络视频,小伙儿带着宠物狗回乡下,爷爷得知购买狗狗花费几千元时,惊呆了。
爷爷不满地将狗子上秤,数落小伙儿,“这得多少钱一斤呀?比龙肉还贵呢!”
得知狗粮30元一斤时,爷爷更是心疼不已,“别再喂狗粮了,净破费!”不如喝玉米糊糊健康营养,两块钱不到。
小伙儿听了爷爷的话,没有着急辩驳,而是笑着应承。
老一辈大多经历过艰难岁月,勤劳节俭一生,很难理解年轻人的消费观。特别是花费大量金钱喂养宠物的事情,更是觉得浪费。然而,年轻人生长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他们更注重生活品质和情感需求,有的甚至将宠物视作家庭成员或伙伴,愿意为此付出金钱与精力。
无论是爷爷想要改变小伙儿,还是小伙儿想要说服爷爷,都很难,也完全没有必要。
人与人之间本就存在很多差异,认知不同是常态。比如,有人认为素颜是天然美,有人则认为化妆才是礼貌和尊重;有人信奉孩子必须吃苦教育,有人则认为适当满足才能培养配得感;有人觉得为了孩子维系婚姻是伟大,有人则认为以孩子之名捆绑才是自私……
每个人的想法或做法可能都是当时当境符合自身需求的选择,旁人无权干涉和评判对错。毕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就会有不同的对错。
允许不同认知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更成熟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是内心不断丰盈和强大的过程。
3
立场不同,不论是非
有一次公司组织团拜会,需要将获奖员工名单做成贺卡放桌上,以示尊重和鼓励。
团拜会前夕,负责贺卡的小凯着急忙慌地找到我,告诉我卡片印完才发现有的名字印错了,商量能不能将就用一下。
我想,无非印刷厂改过来就好,也不算麻烦。如果员工看到自己的名字都错了,哪来的荣誉感?便坚持让他修正。
小凯气呼呼地扔下一句“你完全不顾及别人”就走了,我还诧异他哪来这么大火气。没想到,凌晨的时候,他突然在企业群发了张照片,一群同事还在办公室里手忙脚乱地制作卡片。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印刷厂不愿意在节日加班,卡片印制出来后,裁剪折叠等工作都只能让同事们自己动手。
说实话,早知如此,我必然考虑折中的办法,比如只把错字粘贴覆盖,都好过让同事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加班。
心理学上有个名字叫“锚定效应”,指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如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思想固定在某处。
就像我和小凯一样,我第一反应觉得他在推卸责任,他本能认定我不为他人考虑,双方在不良情绪支配下没有沟通清楚,才导致了不必要的后果。
出发点不同,很难感同身受。如果先入为主地断定是非,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
不随意下结论,不随便论是非,是对彼此的尊重,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4
曾读到过一句话,“不要用你的三观来要求世界,要允许别人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
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生活方式。有人习惯独处,就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崇尚简约,就有人喜欢奢华;有人乐于平淡,就有人偏好追逐……人人都是独立个体,都有做自己的自由。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克制自己的反驳欲。小事上不争输赢、认知不同不执着于对错、立场不同的时候不以单一的视角来评判他人。
老话说:“君子和而不同。”遵从自己的内心,不随波逐波;尊重他人的选择,不指手划脚,才是真智慧。
作者简介:飞絮。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猫姐能量圈(tqq1214cat)。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