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海淀区城市更新论坛在“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地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举办。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论坛以“更•未来 新•场景”为主题,通过经验分享、圆桌论坛等形式,共同探讨城市更新创新探索与实践经验,凝聚城市更新的方向和价值,为城市更新发展引智聚力。
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汤一原在致辞中表示,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阶段,是系统治理“城市病”的措施,是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手段,是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发展进化的载体。
2021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以来,海淀区成立城市更新服务平台,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和“放管服”改革,推进实施城市更新项目共计146项,涉及建筑面积约741万平米,项目总投资额约671亿元。其中,26个项目纳入市城市更新示范项目,5个项目入选市“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未来五年,海淀区将以目标为导向,查找影响城市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查找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弱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城市更新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在经验分享环节,海淀区住建委副主任董峥介绍了海淀区城市更新政策探索。他表示,随着《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的出台,海淀区紧扣条例主旨,不断挖掘城市更新的内生价值,探索城市更新的海淀实践;在市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区相关单位的配合下,在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储备了一批项目,实施了一批工程,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海淀区积极在组织机制方面开展工作界面探索,在项目统筹方面开展清单式管理探索,在实施方案审查方面开展程序性探索,在项目保障措施方面开展多元化探索。下一步,海淀区将加紧对上述政策的探索整合,结合市级城市更新项目管理办法,尽快出台《海淀区城市更新项目实施管理指引》。
在圆桌论坛环节,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恽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张菁,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艺术创新中心主任李琳,华润万象生活清河万象汇总经理张陈等专家、学者,进行智慧碰撞、头脑风暴,围绕“海淀城市更新方法论”这一主题,多角度解密城市更新的底层逻辑,为海淀城市更新出谋划策。精彩的发言和分享,生动揭示了城市更新的创新举措、典型成效、未来影响及美好生活重塑,系统归纳、深入阐释了城市更新的“实践经验”,也将让更多人了解海淀城市更新“主张”。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的场地支持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是2023年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优秀项目,园区改造保留航天工业遗产风貌,增加基础配套设施,织补城市功能,成功转型为集生产、检测、办公、研发于一体的高新产业智造园区,实现了活力再造和提质增效。与会者在参与论坛的同时,也能深度地体验到城市更新的魅力。
此次论坛由海淀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城市更新联盟共同发起,城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与规划实施专委会、北京海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同衡设计研究院共同承办。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