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驾有人”到“主驾无人、副驾有人”再到“前排无人、后排有人”,最后到“无人化车外远程”……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了。同时,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路段不断“扩容”,近期将开放南坪快速、水官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等高快速公路89公里。此外,深圳智能网联汽车还获得配套保险支持。
深圳于2022年6月6日发布“20+8”产业集群战略布局意见,智能网联汽车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当前,深圳智能网联车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在深圳区域共发放了224张智能网联汽车试行牌照,并计划在2025年前发放量达到1000张。
产业现状
去年产业增加值超500亿 企业注册数量占全省80%
在国内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满一年之际,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市交通运输局在汇报中透露,深圳拟逐步开放高快速路段作为测试示范道路。目前已完成首批水官高速、南坪快速路东段、广深沿江高速深圳段等共89公里高快速路段作为测试示范道路的评估工作,拟于近期开放,其中包括13公里高复杂度路段。
在深圳市南山后海片区,坐上头顶雷达的百度“萝卜快跑”汽车,点击智能屏幕确认,汽车就会自动行驶起来,行驶期间既能识别红绿灯,也能识别避让横穿马路的行人,处理各种路况。在近日的调研过程中,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成员“尝鲜”自动驾驶服务。
已累计开放测试路段770多公里
百度工作人员告诉大家,在南山区的测试路段,“萝卜快跑”驾驶位上还须有安全员。而在坪山区,“萝卜快跑”今年已经开始全无人商业化试点,通过手机APP,就可叫来一部“整车无人”的出租车,科幻感十足。
包括百度在内,截至今年8月,深圳累计向15家企业,325辆智能网联汽车发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通知书,车辆较去年8月《条例》实施之初相比,增长170%。深圳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道路771公里,同比增长20%。坪山区先行一步,实现全域开放440公里,率先推出全无人商业化试点,累计单次超26000单,运行里程超50万公里。
随着测试路段和车辆的增加,深圳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也更加丰富。比如,元戎启行L4自动驾驶车辆在福田区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示范应用;坪山区自动驾驶小巴串联坪山区政府与坪山高铁路;深圳邮政无人配送车在龙岗赛格园区投入试运行;妈湾智慧港已投入38台自动驾驶集卡,建成全球首个大规模5G+自动驾驶自动作业港区……
2025年前发放试行牌照达千张
深圳于2022年6月6日发布“20+8”产业集群战略布局意见,智能网联汽车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当前,深圳智能网联车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据统计,2022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增加值达到511.46亿元,同比增长46.1%,增长率在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位列第一。据盖世汽车企业库相关数据,目前深圳智能网联企业注册数量达4700余家,占广东全省80%,并集聚了华为、腾讯等头部互联网企业。
为更好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深圳制定了《深圳市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系列政策措施。计划到2025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形成10家以上营收超百亿元企业,以及20家以上营收超10亿元企业的战略梯队。
比亚迪、华为、商汤集团、速腾聚创、元戎启行、安途智驾等企业目前加速向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发力。同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百度萝卜运力、广州小马智行、广州文远知行等一批企业到深圳落地发展,形成覆盖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算法设计、移动通信等上下游环节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在深圳区域共发放了224张智能网联汽车试行牌照,并计划在2025年前发放量达到1000张。
打造自动驾驶商业化全国第一城
去年底深圳发布的《深圳市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双百示范”工程的工作目标,即到今年年底推出100辆以上自动驾驶出租车和100辆自动驾驶公交车。
据悉,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加紧推进。前海合作区拟开通4条线路、20辆规模的自动驾驶公交示范应用,探索商业化试点。在坪山区,已批准了50台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运营,其中包括20台全无人出租车。在坪山率先实现全域开放的基础上,当前,宝安、南山等区已计划全域开放并开展商业化试点,争取年内全市自动驾驶车辆达到200台以上试运营规模,力争打造全国自动驾驶商业化第一城。
另据介绍,目前有关部门已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登记办法和智能网联汽车运输管理规定的起草工作,正在内部征求意见,并联动比亚迪等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牌照设计工作。根据计划,今年深圳有望发放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正式号牌和核发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出租车道路运输许可,在自动驾驶的道路上继续先行。
焦点
水官高速、南坪快速路东段、广深沿江高速深圳段等共89公里高快速路段作为测试示范道路的评估工作已完成,拟于近期开放,其中包括13公里高复杂度路段。
数读
截至今年8月,深圳累计向15家企业,325辆智能网联汽车发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通知书,车辆较去年8月《条例》实施之初相比,增长170%。深圳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道路771公里,同比增长20%。
声音
目前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完全成型,至少缺少一部分拼图。自动驾驶车队的顺利运行,需要专业的远程人员、运维人员等。
——自动驾驶“一清创新”创始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学域系主任刘明教授
发展趋势
自动驾驶进入发力期 政府和企业争分夺秒
就在今年6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明确表示,我国将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这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L3级及以上的智能驾驶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全无人出租车”在坪山商业落地
今年6月17日,深圳市坪山区为安途智驾、鹏电集团和萝卜运力联合体颁发了智能网联汽车无人商业化试点牌照,这意味着在深圳坪山,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能为市民提供无驾驶员、无安全员的“真正无人服务”,而深圳也成为全国首个开展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的一线城市。
“感觉很新奇,之前打过一次这种出租车,当时还配有安全员,这次真的是完全无人了。”“现在的自动驾驶技术真的太厉害了,全程开得很稳,很有安全感!”“价格很实惠,而且很适合我这种不爱和司机聊天的社恐,以后上班只要有机会我都会打”……在首批“吃螃蟹”的乘客评价中,“新鲜”“安全”“实惠”是高频词汇。
全自动驾驶,似乎是一夜之间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一部分的。但它的发展背后,却是一盘大棋。其实早在2022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管理条例》正式生效时,这一跨时代新规就已在业内引发过震动。
因为这是中国首部有关自动驾驶的法律法规。随着全国多个城市纷纷开展自动驾驶车辆的试运营,这个市场已经慢慢启动了,但只有相关法规条例足够清晰,整个产业的发展才能有法可依,不断改进。
“全无人车辆”在深圳坪山的商业落地,让L4级自动驾驶不再停留于概念,而将真正被用户感知和应用,并推动产业加速发展。
进入比拼智能化弯道
未来想象空间很大
在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Frost&Sullivan中国区首席顾问王煜全看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跨过了第一个弯道,在各方面性能都与燃油车逐渐拉平,如今已经进入比拼智能化的第二个弯道。
在第二弯道上,车内智能主要通过车机系统、对驾乘者的监测功能等来体现,车外智能则与自动驾驶技术息息相关。在这个阶段,一批更具前瞻性的、着眼于智能研发的车企,将与其他更传统的造车企业拉开距离。
而到了第三个弯道上,新能源车市场的核心可能不再是卖车,而是提供“交通出行及服务”TAAS(transportation as a service)。营销界有句老话说“客户需要的不是锤子,而是墙上的一个洞”,在汽车市场也一样,当自动驾驶水平逐渐精进后,追求所谓“驾驶乐趣”的人将越来越少,人们需要的只是汽车准时高效地将自己送到目的地。
这种转变,对市场可能发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车主发现上班路上可以解放双手和注意力后,可能会对车内功能有更多要求,比如娱乐、视频会议、购物、用餐等等,车子本身成为一种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程序的平台,将催生大量第三方服务商。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私家车的购买欲望可能进一步减弱。对于大部分车主来说,除了日常通勤的一两个小时,车子都是闲置的,找停车位的时间和成本、日常养护费用等,反而是负担。如果自动驾驶出租车在舒适性、安全性上有保证,甚至可以附带普通司机难以提供的餐饮配送、电商产品试用、快递收取等服务,其商业规模甚至能媲美如今的通信运营商。
法规和责任界定
商业模式仍不明晰
尽管想象空间是巨大的,但目前对于自动驾驶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争议点。首先是法规和责任界定的问题。
比如,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车子出了事故由谁担责?保险公司的相关产品和条例应该如何匹配?在不同企业的自动驾驶系统各具侧重点的当下,有没有统一的测试用于考核及界定它们的分级,甚至让智驾系统像人类考驾照一样,在通过多个科目考试后,才可获取L3-L5级别的驾驶执照?……
其次,在成规模的商业化落地上,至今仍没有清晰的模式。在自动驾驶“一清创新”创始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学域系主任刘明教授看来,目前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完全成型,至少缺少一部分拼图。自动驾驶车队的顺利运行,需要专业的远程人员、运维人员等,而在网约车从业人员数量相当庞大的背景下,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国内的发展也会受限。
但不论如何,“自动驾驶元年”显然已经到来了。有业内专家预计,到了2025年左右,自动驾驶的发展会出现白热化,出行服务初具规模,允许此类车辆收费运营的城市应该不少于30个,而到2030年,一些建立在自动驾驶车辆上的服务提供商,类似如今的滴滴、Uber这样的平台,也将发展壮大。
配套支持
自动驾驶车险来了 投保理赔规范发布
近日,深圳出台《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承保指引(试行)》和《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保险理赔实务要点(试行)》(以下简称试点方案),规范智能网联汽车保险投保和理赔规范。
两大试点方案不仅理顺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承保和理赔流程,还统一规范了投保受理、核保、验车、接报案、查勘、定损、核损、理算、核赔、拒赔、支付、归档等具体全环节的实务操作,以便承保公司更直观、明确地了解和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承保和理赔流程各项有关行业规范,提高出单和赔付的准确性及效率。
深圳智能网联车行业属于重点布局产业,试点方案意在助力行业发展。2022年11月6日,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市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研究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保险的政策”,要求研究推出适合智能网联汽车的保险条款及相关管理政策,形成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为创新发展提供风险防控保障。据深圳市保险同业公会介绍,同年底,深圳保险业成立了由监管机构、平安总公司精算、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智能网联汽车保险项目组,共同研讨撰写出此次公布的承保理赔指引。
目前深圳智能网联汽车试运营企业有两家,据保险公司提供数据,投保车辆大约有95辆,主要投保交强险、三者险和司乘险,极少量车损险,今年1-8月受理理赔共30件,已决赔付金额约34万元。
文/张艳丽 陈紫嫣 陈杏花 胡雯雯 苏梦茹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