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和田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之间,一条315国道连接了两个紧挨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村庄——和田县罕艾克镇稻香村、和田县经济开发区和谐新村。一侧是“绿洲”、民房,一侧则是无边的黄沙,两个村子的村民搞农业、做养殖,让村子从“最后的沙包”成了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稻香村的原名叫阿亚格墩村,在维吾尔语中寓意为最后的沙包,虽名字与沙有关,但这里最出名却是万亩稻田,据记载,稻香村种植水稻已有超过千年历史。与稻香村紧邻的和谐新村是一座“新城”。2014年以前,和谐新村所在的位置还是一片荒芜,如今,在政府和搬迁到此的居民共同努力下,新城就这样拔地而起。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整个村子规划有序,居民的房屋干净整洁,与居民住房仅一路之隔的农业大棚内郁郁葱葱。
和田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九天告诉北青报记者,自2019年和田县全县脱贫后,稻香村成了和田地区第一个乡村旅游的试点村。在统一规划下,村民们修葺了房屋,在保留传统“阿以旺”风格的基础上,他们拆掉或矮化了家中的围墙,利用个人所长和自家房屋特点办起了特色餐饮店、绣坊、民宿、小商店等。
每逢周末和假期稻香村都会迎来一波旅游高峰,“来这里的有和田本地人,也有外地的游客。”梁九天说,这里很受和田当地人欢迎,尤其是家中举办婚宴的家庭,“维吾尔族人喜欢热闹,家里有人结婚时,就特别喜欢边吃、边喝、边跳,在城里很多地方都不能满足大家的欢聚要求,而在这里,大家可以尽情地舞蹈。”梁九天说,此外,因为稻田,每逢秋季,这里就成了网红打开点,“你看,还有半个月,这边的稻子都黄了,得有多好看。”
“我2015年来到这里的时候,这边还什么都没有,有点绝望,但是现在,我很爱这里。”和田县新城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阿依努尔·麦麦提见证了和谐新村从无到有,也见证了搬迁到新村的居民从落魄到如今生活无忧。
买买托合提·米吉提是最早迁居到和谐新村的村民之一,初来时,买买托合提开着一辆十分破旧的拖拉机,每个月的收入连5000元都没有。在搬到和谐新村后,买买托合提认识了从内陆来的邻居刘静,两个年龄相差十岁的男人成了“忘年交”。 刘静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刚来的时候,买买托合提一家对他们家很好,“我看他们生活拮据,有些不忍心,刚好,我是做建筑装潢的,而他有一辆拖拉机,能拉点东西什么的,我就把相关的活介绍给他。”如今的买买托合提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家里用作运输的大车多了一辆又一辆,他还雇了4名司机,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老板。除去开销,现在的买买托合提每个月的纯收入都能达到5万元,有时甚至可以达到十万元。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和谐新村中有不少蔬菜大棚,据村干部介绍,有些大棚是北京援疆指挥部所建,有些则是村民在政府的扶持下自建的。为了帮助村民更好、更科学地种植果树,提高产能,每个月北京的专家都会下乡几次,当地也有农业专家驻村随时帮助村民解决问题。“新城就是和田市的菜篮子。”村干部说,这里产出的水果、蔬菜成熟后几乎全部都被运到和田市销售,“菜的销量好,村民的钱包鼓了,笑容也多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编辑/王朝
校对/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