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如何“卷”出效益?扩大出海份额成为破解国内周期下行的一道“良方”。今年上半年,受出口占比提升、产品结构调整、原材料下降以及降本措施等多因素共振,工程机械公司毛利率开始回升,Q2利润端修复尤为明显。
主要厂商徐工机械(000425.SZ)、三一重工(600031.SH)、中联重科(000157.SZ)、恒立液压(601100.SH)、铁建重工(688425.SH)今年H1盈利排名居前。在细分市场,叉车、高空作业平台成为最“吸金”领域。
财联社记者从部分头部厂商人士获悉,工程机械出口产品结构向大型化发展,8月份的出口比例还在提高。相对海外市场火爆,国内市场产品需求出现分化,挖机数据仍在下滑中,9月份起进入下半年销售旺季。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地产政策优化有望缓解下游需求压力,逐渐为国内新机销售提供一定提振作用,但向上拐点何时出现还有待观察。
出口热销,Q2利润端修复提速
今年上半年,受益于海外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业绩明显回暖,而徐工机械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下滑2.1%。不过,三家公司都在加速开拓海外市场,其中三一重工海外营收占比已超过五成,达56.88%。
数据统计显示,上半年,工程机械归母净利润绝对额居前十的上市公司中,除了徐工机械和山推股份出现同比下降外,其余8家公司均实现正增长。受益于高毛利率的出口产品占比提高,产品结构改善,以及降本增效措施、原材料成本下降等因素,头部厂商H1利润端修复提速,Q2净利润环比Q1提升明显。
(数据来源:Choice )
以H1归母净利润居首的徐工机械为例,公司H1实现国际化收入同比增长33.5%,国际化收入占比升至40.75%,比上年度的29.67%提高了11.08个百分点。Q2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4%。
海外业务占比最高的当属三一重工,公司国际化收入占比已达到56.88%,同比增长35.87%。Q2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93%,净利润同比增长80.81%,远高于Q1营收、净利润单季增速。
财联社记者从三一重工方面获悉,公司8月份的出口占比仍在提升中。公司海外产品销售已覆盖180多个国家与地区,欧美为海外增长最快的区域。目前印尼、印度和美国三大海外智能制造工厂已经投产,印尼、印度二期和南非智能制造工厂启动建设,海外制造产能将进一步提升。
中联重科H1海外收入占比为34.78%,同比增长约115%。公司相关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产品在阿联酋、沙特、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巴西等国家销售业绩同比增长超过200%。
为何上半年工程机械出口生意如此火爆?头豹研究院工业行业分析师常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一方面国外基建的投入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在前期已经主动拓宽海外市场渠道。随着全球经济衰退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真实购买力下降,国内设备的性价比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电动化渗透率提升,叉车和高空作业平台景气度更高,这给对应的头部公司带来了明显的净利润增量,今年H1杭叉集团、安徽合力、浙江鼎力净利润同比分别增71.53%、52.51%、44.87%。
销售旺季将至,内需或有望触底回暖
“外热内冷”是今年工程机械现状的真实写照,这在挖掘机销售数据上体现更为直观。
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7月,共销售挖掘机121424台,同比下降24.6%;其中国内56143台,同比下降44.1%;出口65281台,同比增长7.62%。
不过,包括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的证券部人士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挖机在工程机械市场中销量占比虽大,但也只是工程机械的一种,并不能代表整个工程机械板块。比如混凝土机械出口增幅上来了,高空作业平台、矿业机械增幅还是处于较高水平,今年工程机械板块会有分化。
我国工程机械作为一个与基建紧密相关的产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在工程机械市场的整体需求中,基础建设与房地产所占的比例加起来超过了60%,基建与房地产对挖掘机的需求占比分别达到了40%与35%。近日,地产相关政策组合拳落地超市场预期,体现当前政策稳楼市扩内需的决心,政策在金九银十旺季来临前落地,有望推动地产销售改善和价格预期趋稳。
有工程机械厂商认为,下半年,利好于工程机械行业运行与发展的因素在陆续释放。近期密集出台了一批促进消费、稳投资、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有效改善发展环境。随着“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等进一步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房地产建设有望走出谷底,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速,需求市场有望逐步恢复。
中联重科在最新机构调研中也表示,国内市场在稳增长背景下,随着国家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地方政府加速推进专项债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放松,基建与房地产项目开工需求有望逐步释放,带动设备需求回暖。海外市场看,中国的工程机械产品相比欧美品牌竞争优势明显、 性价比更高。随着“一带一路” 倡议持续深化拓展,中国品牌替代欧美品牌将进一步加速。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