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权威,服务国际安全与发展
——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孙晓波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一次审议大会第一次筹备会一般性辩论中的发言
主席先生,
我谨代表中国代表团祝贺你当选本次筹备会主席,中方将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地缘冲突加剧,军事同盟、阵营对抗等冷战思维回潮,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受到严重冲击,核军备竞赛、核冲突风险上升。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和平利用核能等发展领域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代表的国际安全与发展治理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重大倡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以新一轮审议周期为契机,平衡推动核裁军、核不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三大支柱,充分发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服务安全与发展的时代作用。对此,中方有以下四点主张:
第一,坚持维护战略平衡与稳定,理性务实推进核裁军。中国理解无核武器国家推进核裁军的迫切心情。中国一向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承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核武器。中国始终把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不参加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这是中国对国际核裁军事业的庄重承诺和重大贡献。个别国家对中国的核政策进行别有用心的曲解和指责,中国对此坚决反对,也绝不接受。
核武器是历史的产物,核裁军也必然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核裁军进程必须遵循“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原则,循序渐进推进。要求核政策、核武器数量差别巨大的国家承担同等核裁军、核透明义务,不符合历史和现实逻辑,必将把国际核裁军进程带入死胡同。当务之急是,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切实履行核裁军特殊、优先责任,继续有效执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进一步大幅、实质削减核武库,为其他核武器国家加入核裁军进程创造条件。
第二、坚持共同安全理念,努力减少战略风险。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国际社会应共同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五核国领导人去年1月发表了防止核战争联合声明,中方支持五核国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对话合作,探讨减少战略风险的可行举措。同时,减少战略风险措施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模板,应充分考虑核武器国家核力量规模、核政策、安全环境等差异,根据各国战略互信水平循序渐进推进。
基于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现实和中方在减少战略风险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中方呼吁核武器国家谈判缔结“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并主张在裁谈会谈判缔结无核安保国际法律文书,这些举措将显著减少战略风险。中方并呼吁有关国家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和集体安全政策中的作用,放弃发展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不寻求在亚太或欧洲部署中导,停止强化所谓的“延伸威慑”,撤回在境外部署的核武器,放弃在亚太地区复制“核共享”的企图,以实际行动减少核风险。在此方面,有关核武器国家与无核武器国家均应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伊核全面协议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正确有效途径,各方应加大外交努力,尽快重启谈判,恢复协议的完整、有效执行。朝鲜半岛核问题症结在于和平机制缺失和冷战残余犹存,各方应坚持通过对话均衡解决各方合理安全关切,按照“双轨并进”思路推进半岛建立和平机制及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同时,国际社会应继续支持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核武器国家应尽快批准有关无核武器区条约的议定书,中方重申愿率先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
任何国家均不应将地缘政治私利凌驾于核不扩散之上。美英澳核潜艇合作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目的和宗旨,冲击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体系,构成严重核扩散风险,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中方主张通过开放、包容、透明、可持续的政府间进程讨论相关保障监督问题,协商一致作出决定。
第四,坚持发展优先,促进和平利用核能。当前,全球核电发展势头强劲,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和平利用核能与核技术的需求日益上升。中方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促进核能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中心作用,主张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助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方支持多边出口控制机制,但反对一些国家打着防扩散旗号,以意识形态划线,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出口控制当作脱钩断链的政治工具。
核能和平利用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为代价。日本政府应全面回应国际社会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关切,履行应尽的道义责任和国际法义务,停止强推排海计划,以真诚态度同周边邻国充分沟通,确保核污染水得到安全处置,并接受严格国际监督。
主席先生,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愿与各方携手努力,不断加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普遍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国际安全与发展挑战,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为这个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最后,我祝愿本次筹备会取得成功。
谢谢主席先生。
编辑/赵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