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期中考|两百万辆汽车出口背后:中国车企海外密集建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8 16:16 阅读量:38341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6月汽车产销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整车出口量达到了214万辆,同比增长了75.7%。不出意外的话,继一季度我国整车出口超过日本之后,上半年我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

两百多万辆汽车出口,一举将中国推上上半年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的高位。中国车企更看重在海外投资建厂,培育完善的产业链并植根当地社会,寻求长期发展——这也是40年来中国本土车企与外资车企在合作与竞争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与两百万辆中国车行销海外相比,输出中国汽车产业,为全球汽车市场植入中国的印记,才是更有意义的出海

攻克欧洲 新能源汽车发力

数据显示,上半年整车出口总量最多的企业是上汽集团,实现整车出口48.3万辆;上汽旗下出口总量最多的品牌是MG,贡献了约70%的出口量;而MG品牌出口最多的市场,不是周边的东南亚和东欧,而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汽车市场之一,欧洲。

上半年,MG品牌在欧洲的销量已经超过11万辆。特别是在MG品牌的故乡英国,今年上半年MG品牌新车注册量高达3.9万余辆,市场份额超过4.1%,已经接近奔驰在当地市场的水平。在德国MG品牌的表现也很亮眼,上半年售出9400辆,同比增长9.8%。屡次调整品牌定位之后,MG品牌终于在海外市场找到了自己发光发热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还有领克,上半年在德国售出了1600多辆。此外,长城、蔚来、比亚迪等品牌在英国、德国等欧洲主流汽车市场也各自售出了数百辆。

不出意外的,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对欧整车出口的主力。蔚来、比亚迪自不待言,长城汽车征战欧洲市场的主力是欧拉品牌,MG在欧洲的销量有一半来自于新能源汽车。

乘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万辆,同比增长185.3%,占乘用车出口24%;其中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的89%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56%

乘联会分析认为,伴随着中国新能源的规模优势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服务网络也在不断完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由此新能源出口市场仍然持续向好。

以往,提到汽车出口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在在东南亚市场。在这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几乎成了中国车的领地。在泰国,中国品牌已经占据了纯电动汽车的七成市场;在印尼,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八成份额都被一款中国车拿下。

但是,在本地汽车工业几乎空白的东南亚市场,中国车企的大卖多少有些胜之不武。也正因如此,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取得的突破,才更有价值。

从整车出口到产业出海

或许是整车出口的增长太快,以至于掩盖了中国汽车出海的另一项成就:海外投资建厂。实际上,中国车企推进海外生产的努力已经延续多年,并且成果颇丰,而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转型波及全球汽车市场,中国车企的海外建厂之旅明显提速。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此前曾表示:“汽车产品在任何一个市场,只靠整车出口的模式不可持续,产地销售才是真正的常态。

上汽集团总裁助理、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上汽国际总经理余德也认为,以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深度的属地化,建设自品牌的销售服务网络、建厂,深入当地的社区、文化,为当地作出就业、税收、企业社会责任等贡献,是必然的选择

两位车企高层的理论代表了中国车企走向世界的新动向:投资建厂、植根当地,中国车企近来的步伐正在迅速加快。

前述两家车企的动作就很积极:在去年底在欧洲设立区域总部之后,长城汽车正在为欧洲工厂选址,甚至已经开始考察当地一些有意出售的工厂;本月初,上汽集团也透露了在欧洲建厂生产MG车型的计划。

北青汽车注意到,近半年来,中国车企在海外投资建厂的项目屡屡见诸报端。

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期间,奇瑞宣布将分别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设立工厂,生产燃油、插混和纯电动车型,实现车型互补、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东盟地区车型全覆盖。

奇瑞的计划很宏大,而更多的工厂已经开工甚至是投产:今年3月份,比亚迪在泰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出口基地罗勇府的生产工厂正式奠基,预计2024年开始投产;同月,哪吒汽车的智能汽车生态智慧工厂于曼谷开建。该工厂包括车身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三大主要设施,年产能两万台。

不只是在亚洲。本月初,比亚迪宣布将在巴西建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综合体,总投资约45亿人民币,该综合体为比亚迪在亚洲以外的第一家电动汽车工厂;在阿根廷,奇瑞在今年2月宣布了投资4亿美元的建厂计划,又在6月份传出了考虑在英国建厂的消息。

整车出口节节攀升,当然令人欣喜,但预计用不了多久,整车出口就无法概括中国汽车的出海事业了。因为中国车企正在积极布局海外投资建厂,以本地化产销扎根当地,寻求长远发展。

40年来,中国车企在与跨国车企、合资车企40年的合作与竞争早已体会到了本地化运营的巨大效益。如今,斗转星移之间,中国车企已经将40年来学习到的经验,用在了自己的出海之旅中。

/杨铮

编辑/杨铮

相关阅读
吉利“东方曜”不打价格战 却让燃油车市场的“暗战”更激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9
长城回应被南方电网“拉黑”:交付有疏忽,已补偿致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1
“双豹”双升级 比亚迪迎来新品密集发布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2
出海创新双驱动 比亚迪全球竞争力再获权威认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8
乘用车销量大跌 江淮如何成为“第二个赛力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6
比亚迪“期中考”交卷:基本盘无懈可击 打造全球竞争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5
从“大吉利”的视角看翼真L380:完善产品拼图 凸显协同效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7
5月销量盘点:车市入夏,留下两个疑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