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退市股
上海证券报 2023-07-10 10:00

公募基金习以为常的信息披露,在私募行业却成了稀罕事。

近日,某百亿级量化私募发布公告称,由于*ST蓝光终止上市,公司旗下某产品持有的该标的估值下调为0。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在小市值风格占优、退市机制常态化的环境下,微盘股在量化私募持仓中的数量逐步增加,持仓标的的退市风险有所加大。

据业内人士透露,为避免引发投资人质疑,部分管理人在持股标的退市前后,不会进行估值调整和公告,使退市股成为投资人“看不见”的存在,而此次选择发布公告的某百亿级私募便被当成了“异类”。

多家机构认为,如果退市股的持仓占比极小,私募选择沉默可以理解,且不会对投资人利益造成较大伤害。但是,一旦持有退市股的基金出现大额赎回,留下来的投资人是否会承担不公平的损失?如果私募可自主决定是否进行信息披露,那么如何保证投资人的利益?私募的信息披露会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些问题,必须正视。

微盘股火了:

量化私募持仓频现ST股魅影

近日,某百亿级量化私募发布公告称,根据*ST蓝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公告,该公司股票于2023年6月6日终止上市暨摘牌。该公司中证1000指数增强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所投资产品估值信息及公告显示,自2023年6月6日起基金所投资产品持有的*ST蓝光按照0元进行估值。

引发市场热议的是,目前大多数私募基金不能买入ST股,为何百亿级量化私募发此公告?

该百亿级量化私募的相关人士透露,公司不会主动买“戴帽”的股票,买入该标的之时其还未“戴帽”,部分公募和其他百亿级私募也曾买过这只股票,公司此次公告是根据合同约定进行相应提示。而且,由于产品持仓较为分散,*ST蓝光摘牌于产品公告发出后已体现在产品净值中,对产品净值影响极小。

事实上,量化私募持仓中出现ST股的背后,折射出今年以来微盘股的火热。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7月6日收盘,万得微盘股指数今年以来涨幅高达24.82%,万得小市值指数涨幅也超过11%,而同期中证10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涨幅仅为4.54%和2.12%,沪深300指数更是下跌0.75%。

在此背景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示信息显示,衍复投资和朋锦仲阳今年均备案了对标相关小市值指数的增强策略私募产品,蒙玺投资则布局了对标国证2000指数的增强策略产品。

“量化模型会根据中短期市场表现不断学习,今年小市值风格表现亮眼,量化模型便提升小市值标的的持仓比重。在此过程中,持仓标的被‘戴帽’的概率显著增加。而且,伴随新股发行全面注册制的实施,A股市场退市进程持续提速,量化私募持有ST股的退市风险显著加大。”沪上某量化私募人士透露。

该人士还表示,以往很多有较大“戴帽”可能性的标的,估值较为便宜,并且存在基本面和股价反转的机会。因此,基于历史数据,部分量化私募会在分散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风险暴露以赚取收益,这也是量化私募持仓出现ST股甚至退市股的原因之一。

私募懵了:

持仓标的退市该不该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百亿级量化私募曾提及,其他头部私募也曾买入蓝光发展,为何不见他人公告?

从某私募提供的基金合同来看,大多数私募基金会写明:证券交易所退市/摘牌的股份,以退市/摘牌前该股票的最新估值价格进行估值,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按此方法进行估值不能客观反映其公允价值,则私募基金管理人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私募基金托管人商定一致,按照最能反映公允价值的价格进行估值,私募管理人应告知全体份额持有人这一事项。

“部分私募管理人可能由于退市股对基金净值影响极小,担心发布公告或引发投资人恐慌,影响公司品牌和渠道声誉,而选择不进行退市股的估值调整,由此便可以不发布相应的公告,投资人也将全然不知。从合同约定或者说合规层面看,这种选择是合理的,而且在退市股仓位占基金整体仓位比例很小时,不调整、不公告并不会损害投资人利益。”北京某量化私募人士坦言。

不过,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在A股市场退市进程提速、资金快速涌入微盘股的背景下,私募应审慎对待“看不见”的退市股。

首先,投资人利益的公允性或难体现。

某百亿级私募人士分析称,基金持仓标的估值调整的意义在于使当下的基金净值真实反映持仓价值,保障每位投资人资产的公平性。但如果多只退市股本身公允价值低于最新估值价格,规模较小的产品出现了大额赎回后,留下来的投资人可能会承担明显不公平的资产损失。“此前曾有比较专业的投资人提出要求,基金资产存在的任何风险,管理人应在巨额赎回发生之前告知,确保投资人收益的公平性。”

其次,私募信息披露导向可能偏离投资人利益。

北京某量化私募合规人士透露,大型私募更多参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证券投资基金估值业务的指导意见》来进行自我约束,即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证券发行人发生影响证券价格的重大事件,使潜在估值调整对前一估值日的基金资产净值影响在0.25%以上的,应对估值进行调整并确定公允价值。也就是说,具备自律意识的私募管理人会参考公募标准来进行披露,但同时部分私募也存在一定操作空间,隐藏自身的风格漂移、风控漏洞等问题,从而使投资人对产品的判断与预期产生误导。

最后,“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可能出现。有业内人士称,很多私募鲜少应对持仓标的的退市风险,因此对于该不该调整、要不要公告的问题持观望态度。未来一旦“看不见”的退市股频现,其影响较为负面。

监管罚了:

私募须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事实上,对于机构的信息披露义务履行情况,监管层已多次出手规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上半年中国证监会系统共计开出181张行政处罚决定书(以下简称“罚单”),合计罚没金额24.2163亿元,罚没款金额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26.67亿元。其中,涉及信息披露违法的罚单高达82张,是监管方面处罚最多的违法行为。

具体到私募业来看,今年已有近30家私募涉及信息披露违规,如未按照合同约定向投资者披露基金净值、触及预警线和止损线等影响投资者权益的相关信息。

6月25日,上海证监局一口气披露了24张罚单。其中,截至2022年8月,上海景浩股权投资基金和上海景沣股权投资基金所管理的存续产品,均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受到行政处罚。

某第三方平台合伙人坦言,私募行业经历过野蛮生长的阶段,投资人本就对私募基金有着信息不透明的质疑,因此管理人在投后管理上应更为严谨,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方能逐渐赢得投资人信任,形成行业发展的正向循环。

重阳投资总裁汤进喜也认为,私募未来要加强文化建设。具体来看,在投资文化方面,私募要强调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在合规文化方面,私募管理人须严守合规底线,做好风险提示,以大型资产管理机构的合规水平来要求自己,为投资人提供更好的持有体验;在竞争文化方面,私募管理人不能通过贬低同行来进行竞争,而是要以专业能力进行公平竞争。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明星私募产品,净值跌入“谷底”
上海证券报 2024-09-13
机构也豪赌ST?51只ST股仍被公募、私募持有 摘星脱帽预期推动ST板块走势分化
财联社 2024-06-15
小作文刷屏,监管调研头部量化私募关注哪些问题?
澎湃新闻 2024-03-23
震惊金融圈!一连两起私募跑路!百亿机构也踩雷!如何识别“伪私募”
券商中国 2023-11-26
舆论漩涡中的A股量化!详解T+0策略背后的融券业务链条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9-07
“徐翔概念股”子公司2亿买私募,8个月赔光还收警示函,发生了什么?
澎湃新闻 2023-08-23
“看不见”的基金资产
上海证券报 2023-07-31
评基论道丨铁打的市场 流水的量化
上海证券报 2023-06-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