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从“能不能”到多元培养,创意写作新变如何展望自己的未来全景?
文学报 2023-07-08 12:00

近日,“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揭牌仪式暨“2023·中国创意写作再出发”高峰论坛在上海大学召开,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作家何建明受聘担任研究院院长,同时现场发布了《中国创意写作白皮书》与第二届“何建明中国创意写作奖”征文启事。站在创意写作中国发展进入第二个十年的本土化阶段,这些信号或可以理解为向外界释放了属于创意写作“系统时代”的新发展风向。

2012年,当上海大学团队编译的第一部国外创意写作研究型著作出版时,书名中的“系统时代”作为一个重要关键词还远未被高校和文学界所注意。这一年上海大学设立了全国首个创意写作学术博士点,往前两年复旦大学率先创立了首个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点。从这两个大学开始,十年间,遍布全国各地高校的创意写作学科纷纷成立,每年诞生着几十部重要的教材与理论著作,伴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潮流,创意写作也被纳入其中视为未来“新文科”的重要创新驱动力。

但属于创意写作的“系统时代”还远未完成,它何时在教育部层面获得更完善的学科认定?如何从影响学生到影响更多社会大众?又如何从高校出发与文学刊物、出版社联动形成创作发表的闭环?诸如此类问题都是创意写作教学者、学习者、关注者的困惑所在。这些仍然需要高校寻找突破口,引领下一个十年的创意写作发展方向。今年4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九所高校在沪联合成立了“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推动高校资源共享助力创意写作学科建设,该举动备受业界与大众关注,也将深远影响创意写作学科的发展。而对上海大学创意写作团队而言,他们关注的是创意写作进入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方向该如何锚定。

正如许道军教授在现场发布《中国创意写作白皮书》时所介绍的,白皮书梳理了创意写作中国化的完整历程,其实也是一个思考再出发的过程,是寻找学术理论查漏补缺的过程,更是学科未来如何发展定位的过程。在团队的设想展望中,创意写作学科如今基本完成了从引进到本土化的过程,未来应更多参与到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之中,也需要更深入推动文学创作进入时代各个场域之中,发挥创意写作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以此目标来规划,这也是为何上海大学创意写作团队成立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的出发点所在,依托于研究院平台,创意写作在深化学科发展、策划文学奖项、推动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结合等方面将起到核心作用。何建明在现场受聘为院长的致辞中,则表达了更深一层的期待,他表示自己曾长期在中国作协和多个文学期刊工作,观察到许多中文系出身的文学界人士并不太会写文章,“我一直在思考这个现象,直到注意到上海大学在创意写作方面的建设工作,这和我对高校能不能承担培养作家的畅想不谋而合。”他也进一步认为,当下的文学创作还远远不够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不够满足新时代对文学的期待,“创意写作的出现如今打通了引入作家驻校教学的机制,但能否培养新一代写作者,培育越来越多知名作家,关键还在于教学思维是不是同步创新。”在论坛讨论环节中,上海作协专职副主席马文运也回应了这一观点,他期待创意写作培养的写作者能为拓展新时代上海的都市写作发挥更多支撑作用。

无论是何建明对高校借助创意写作学科培养更多新时代作家的期待,还是设立面向作品、新锐作家、理论创新、教学贡献的“何建明中国创意写作奖”,本质上都是在回应创意写作的“系统时代”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多位来自不同高校创意写作学科的教学者分享了所在学科团队的最新实践。交通大学教授吴俊从世纪之交新文类爆发式增长的规律提醒大家注意要始终以新的眼光去看待新文类,从当下人工智能热出发,他也畅想创意写作的教学课堂能否引入人机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探索最前沿的创作模式。他对拓展写作内涵的观点也获得了同济大学教授张屏瑾的回应,后者介绍了同济大学的创意写作主要面向在职的学生群体,在她观察看来这部分写作爱好者有着强烈的写作兴趣,寻求通过写作来呈现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这也是创意写作与社会大众结合的一个窗口。

许多高校的创意写作团队不仅致力于将国外经验本土化,也向本土传统文化资源寻求结合。来自中山大学的教授戴凡介绍了建立作家写作营的经验,与国外类似写作营不同在于,她打破了局限于成名作家参与的模式,创意化采用作家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来探索该模式本土化的新形象。复旦大学副教授、青年作家张怡微则介绍了复旦大学创意写作团队近年在开展经典文学工作坊之外,也针对类型小说展开工作坊活动,更鼓励学生对传统神话传说进行故事新编,创造属于当下青年一代的传统文化,许多作品获得了发表面世。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刁克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汤拥华、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李作霖等教学者也在现场从纯文学写作理想与文化工业实践、个体性身份认知与群体性城市文化、古典理论资源与当代社会联结等话题入手,为创意写作学科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广阔的理论视野与现实图景。借由这些教学者的学术视野,可以发现创意写作的“系统时代”正在进入新的阶段,越来越贴合中国本土特征,也积极参与到新时代的文化发展图景之中。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导演宁浩,受聘武汉大学
长江日报 2024-10-13
“书香行”进高校 徐则臣与北工大师生分享文学阅读与写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7
绿色的火焰:青年写作的叙事突围——《草原 · 青年小说专号》分享会在北京举办
内蒙古文学杂志社公号 2024-06-17
能不能用AI代写论文、代写作业?
半月谈 2024-05-18
活动|俄罗斯科幻大师来京,畅聊科幻阅读与写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0
第二届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举办主题论坛 探讨新文化与新时代青年写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1
活动|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4
文学|我们时代青年的写作能力如何养成——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创作方向研究生作品研讨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