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年仅二十岁,在位十二年,葬于平陵。此时上官皇后只有十四岁,两人并无子嗣。后宫佳丽不少,但昭帝也无其他子嗣。昭帝从未亲政,大小事情决于霍光,历史上一直有人质疑他的死可能与霍光有关。
武帝六子,还剩一个广陵王刘胥。卫霍集团与刘胥,仇恨三天三夜也讲不完,霍光不可能立刘胥,转而向武帝的孙子辈中寻找目标。太子刘据的儿子已故,齐王刘闳早夭,燕王刘旦与广陵王刘胥的儿子直接排除,昭帝刘弗陵没有儿子,就剩昌邑王刘髆的独子刘贺。
图-山阳郡即昌邑国
刘贺四岁时,父亲昌邑王刘髆去世,如今刘贺也不过十八岁。
刘贺好游猎,驰驱昌邑国中,一日两百里,动心娱目,不知休息。刘贺生性喜欢与宦官厨夫相聚一处,狗马声色,俾昼作夜,穷奢极欲,国事一概不管。不过昌邑国也有忠臣,比如中尉王吉、郎中令龚遂,都经常劝谏刘贺勿要宴安鸩毒。
由于刘髆的舅舅李广利被诛族,这个仇肯定要算到霍光头上。国不可一日无主,霍光本来没考虑刘贺,可是听闻刘贺不问国事的性格后,打算给刘贺一个月试用期。
霍光以上官皇后之名作成玺书,遣大鸿胪(九卿之一)行少府事的史乐成、宗正(九卿之一)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往召昌邑王刘贺入京主丧。
刘贺率昌邑国大小官吏二百余人,抵达长安城外,霍光则率群臣出迎。刘贺车架一路行来,诱取民间貌美女子,暗藏车内取乐,到长安时人数已不少了,却仍想遮人耳目,令霍光哭笑不得。
霍光与刘贺并肩站在高台上,北军五校顶盔掼甲,各营将领下马在台下行礼,向大将军问安。礼毕便是操练,只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将士兵强马壮,训练娴熟。
刘贺没见过如此宏大场面,言不由衷奉承霍光道:“大将军,幸好是敌非友,否则我必落荒而逃,或奉上首级。”
霍光甚是得意,笑道:“王爷夸奖,愧不敢当。我出身将门,镇守边陲,抚定蛮夷,原是本份的事。”
只听号角声响,北军五校齐声呐喊,声震四野,刘贺吃了一惊,双膝一软,一屁股坐倒高台上,顿时面如土色。
六月丙寅日,霍光率领群臣奉上天子玺绶,刘贺遂即帝位,尊十四岁的上官皇后为皇太后,葬昭帝于平陵。
刘贺即位之后,立即授昌邑国相安乐为卫尉(九卿之一,守宫城),保护自己安危。从昌邑国过来的二百余人各有封赏,其中不少人授二千石以上大官。
对昭帝的老臣,刘贺是一个都没封赏。刘贺把长安当成了昌邑,带着一帮新封的昌邑官员,驾天子、太后车架,驱驰北宫、桂宫。桂宫和北宫,一般是被贬的皇后居所,也有先帝的嫔妃、宫女,都修筑复道连接未央宫。刘贺在两宫中,射野猪斗猛虎就罢了,最离谱的是,他还淫乱先帝的嫔妃宫女。
权臣迎藩王入京即位,早在汉初就有先例,太尉周勃迎代王刘恒入京称帝,是为汉文帝。文帝为了稳定局面,将女儿嫁给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在吕雉的旧臣中立了一个王,封(或益封)了十六个列侯、九十八个关内侯。文帝对代国旧臣倒是显得格外吝啬,封侯的仅两人。藩王入京应该如何稳定局势,文帝几乎是写下了教科书。等自己能掌控大局,文帝还是逼死周勃,杀掉女婿周胜之。
刘贺的其他行为老臣们还可忍受,但没有任何封赏,这令人胆寒,将来等刘贺掌控了局面,这些老臣还不是案板上的肉。尤其是霍光,卫霍集团与李广利集团本来就势不两立,别人或许还存侥幸心理,霍光知道若不先下手,霍氏早晚诛族。
昌邑国这些人,见霍光总揽大权,若不除霍光,势难获得更多封赏。便在刘贺面前商议,如何除霍光,再逐各大臣,改用昌邑群臣。霍光经营长乐宫、未央宫多年,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他耳中。
霍光立即在未央宫举行朝会,请昭帝时两千石以上旧臣参加,右将军张安世率羽林军虎视眈眈。
人到齐后,忽听霍光说道:“昌邑王行为昏淫,恐危社稷,如何是好?”众人闻言,俱大惊失色,目瞪口呆,面面相觑,竟无一人答话,口中应道:“是,是。”
忽见大司农田延年奋然离坐,行至群臣之前,手按佩剑,对着霍光声色俱厉道:“先帝托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因见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长安鼎沸,社稷将倾,若使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迟疑,群臣若有不从者,臣请以剑斩之。”
田延年是霍光的门生,本任河东太守(官职三品),霍光调其入京,擢升为大司农(九卿之一,官职二品),目的就是让他干别人不敢干的事。
霍光假意拱手称谢道:“大司农责光是也,天下汹汹不安,光当受责。”
文武大臣见此情形,心知废立势在必行,有大将军及其心腹冲在前面,不如顺水推舟,遂齐向霍光叩头说道:“唯大将军令,不敢不从。”
霍光见群臣并无异辞,再不演戏,拿出太后诏书,迁光禄勋右将军张安世为车骑将军,掌长安乃至关中兵权。
霍光一个眼色,车骑将军张安世取出预先写好的奏章,由丞相杨敞领衔,群臣依次署名。群臣署名完毕,跟随霍光前往长乐宫,入见皇太后,备述昌邑王淫乱情形,不可以嗣大位,请太后下诏废之。上官太后只有十四岁,当然全听外祖父霍光安排。
图-刘贺私印底部,清晰可见刘贺二字
秋七月,上官太后身服珠襦,在未央宫承明殿武帐中,传诏刘贺和群臣。羽林军数百人持戟排列两旁,虎贲营执刀陈列殿下,群臣各依班次上殿,却没有一个刘贺熟悉的昌邑国面孔。
车骑将军张安世率羽林郎,围守宫外,凡是昌邑群臣入宫,来一个擒一个。正如探囊取物,二百余人,不曾走脱一个。
刘贺至承明殿,跪听上官太后诏命。只听宦官宣读自己的罪行,主要是说:先帝大丧期间,不穿素服,私纳民女,毫无悲痛之情;昌邑随行官吏二百余人,无功授二千石多人;麾下驾太后的车架,驱驰北宫、桂宫,射野猪斗猛虎;沉湎于酒,荒耽于色,淫乱先帝嫔妃宫女等。刘贺与麾下一共有1127件罪状,得出结论:失帝王礼,当废。刘贺迷迷糊糊,直到听见最后这六个字,才如梦方醒。
图-刘贺的铜钟,上面龙飞凤舞
刘贺立刻站起来仰首道:“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刘贺这句话出自孔子,意思是天子身边有七位勇于直谏的忠臣,即使天子无道,也不会失去天下。言外之意霍光等人都不是忠臣,不应该废自己帝位,刘贺随口引经据典,文化素养还是可以的。
霍光听了果然勃然大怒,接口道:“皇太后有诏废王,怎可仍称天子?”霍光边说边走近刘贺,解其玺绶,奉与太后。
霍光又对刘贺道:“王所行自绝于天,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说罢令宦官强行扶刘贺下殿。
刘贺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废除帝位,史称汉废帝。刘贺连昌邑王也未能保住,免为庶人,汤沐邑保留2000户。昌邑国除,改为山阳郡。王侯的封地一般称封国,皇太后、太后、公主的封地一般称汤沐邑,刘贺失去王爵,连侯爵都没有,因此封地称为汤沐邑。当初昌邑国有17万户,80万人,如今刘贺却只剩2000户,1万人。
霍光命将昌邑入京的二百余人一律处斩,惟有中尉王吉、郎中令龚遂屡次进谏,得免死刑,髡[kūn]为城旦。
二百余人绑赴市曹,面向东方,对刘贺凄声号呼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公元前66年,也就是八年后,霍光诛族。山阳郡的前昌邑王刘贺,觉得自己又行了,便上书宣帝,希望恢复王爵。
在刘贺看来,霍光是自己的死敌,也是宣帝的死敌,同病相怜,霍氏族灭,当然要恢复自己昌邑王的爵位,甚至尊自己为太上皇都不为过。
几年前宣帝刚即位,便派心腹大中大夫张敞领山阳郡太守,职责之一便是监守刘贺。张敞将刘贺囚禁在昌邑宫城内,刘贺有十六个妻妾,十一个儿子,十一个女儿,一百八十三个奴婢。昌邑宫城关闭大门,只开小门,除了购买食物和生活用品的小吏,其他人禁止出入。
公元前63年,宣帝封前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食邑4000户,移居南方。豫章郡海昏县,即今江西南昌北部,靠近鄱阳湖,当时可是穷乡僻壤。
刘贺到了海昏,自然不甘心,又多次上书,请求到长安祭祖,并恢复王爵,退一步封豫章王也可。刘贺是武帝的孙子,是宣帝的叔父辈,但年纪轻轻,只比宣帝大一岁。刘贺如果到了长安,操戈入室,结党营私,搞不好又是一场巫蛊之祸。
侍中金安上揣摩帝意,进言道:“刘贺天之所弃,不宜奉宗庙朝聘之礼。”宣帝深以为然。
不久扬州刺史帐下的小吏从刘贺口中套话,大意是问刘贺,是否后悔当初没有下令斩首大将军霍光。刘贺当然回答后悔没有杀掉霍光,此话传到宣帝耳中,便有篡夺之意。于是宣帝削海昏侯食邑3000户,只剩1000户。
公元前59年,三十三岁的海昏侯刘贺去世,他做了二十七天汉朝皇帝、十四年昌邑王、四年海昏侯。
海昏侯刘贺就葬在封地,他的墓葬中,有在长安称皇帝时的宝器,也有做昌邑王时的财宝,其中出土的黄金重量,超过已出土的任何其他西汉墓葬。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