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起,纪录片《我的温暖人间》将在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每晚20:00档播出。该片跨越四川、江西、上海、山东、河南、湖南和内蒙古,选取16位主人公,从亲情、友情、爱情、责任、勇气、梦想等角度出发,讲述普通人的真实故事,立体式呈现时代变迁里的个体对人生的乐观态度,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见证生命的希望、彰显中华民族的大爱与担当。
情感:体察个体的情感寄托与真情流露
情感是纪录片的灵魂所在,也是抵达观众内心的窗口。纪录片《我的温暖人间》在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外,特意选取、记录、再现了主人公不同寻常的人生际遇,从中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赋予生活意义,为观众呈现人世间美好情感的动人之处。
家庭是中国社会生活的微型标本,蕴藏着中国人的生活哲理和情感。在《我的温暖人间》中,站在舞台上演唱《共和国之恋》的张新民和唐桂娣夫妇,携手50余载,经历生死考验,诠释了相守相知、不离不弃的爱情;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年工人刘华保爱慕能写文章的残疾姑娘陈玉梅,两人婚姻35年,生活看似平平淡淡,爱情却保鲜如昨;
父母与子女之间,则是无私奉献、割舍不断的亲情。作为当年被内蒙古求助的3000南方孤儿之一,张国郁与养父情深似海,踏着父亲的足迹也成为了一名技术人员,时光流转,但父与子之间的爱仍在传递;
同样,长大后的上海孤儿刘春花,和养母王秀英一样,干活总不愿意落在人后面,成为乡邻眼中勤快能干的内蒙姑娘。尽管没有血缘,她们之间的母女情却十分紧密,60多年来,她们几乎从未分离;《我的温暖人间》将夫妻情、父子情、母女情等人世间最朴素的情感展现出来,记录个体的情感流露,挖掘人世间的真情。镜头下,人们浓烈的爱意终将构筑成生活的盔甲,足以抵抗人生的不如意,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激情。
故事:记录普通人的真实故事与鲜活人生
《我的温暖人间》将镜头对准具体的人,不仅描摹“人”这一个体的性格、家庭、职业,更体察其遭遇,通过口述采访、周围人评价等多重视角,辅以老照片、动画等叙事手段,增加故事的厚度、真实性、意境感,记录鲜活的人生,捕捉动人的细节。
在四川乐山,54岁的宋健挥带着88岁老妈到处旅行,去西藏喝酥油茶、在重庆骑摩托,过了一段肆意洒脱、荡气回肠、在充满遗憾的世界不留遗憾的人生;
湖南长沙,十六岁的少年叶沙不幸离世,但他的心脏、肝脏、肾脏、肺和角膜让7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获得了新生。受捐助的刘福(化名),在接受了肺移植后,不仅获得了生命的重生,还与初恋的爱人重续前缘;
1997年,外婆唐才英收养了2个月的弃婴张佳港,24年后,消防员张佳港。为了帮85岁的外婆弥补年轻时的遗憾,把外婆带进了婚纱摄影室。本片立足“暖男养成记”,从张佳港和唐才英的亲情故事中,挖掘众多生活细节,得出了“唯有爱,才会造就健康温暖的人格”这个答案。
南方孤儿姐妹在内蒙古有了美丽的名字:乌兰高娃和乌兰其其格,在经历了分离与奇迹般重逢后,姐妹俩相互扶持化解内心不安,最终一起扎根草原,开枝散叶,如今子孙满堂,幸福美满。
在纪录片的影像叙事中,普通人的真实经历得以再现,主人公们在人生路上有起承转折、喜怒哀乐,传递坚韧、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是当代无数中国人的平凡生活里的真实缩影。
记忆:追寻社会变迁中的人间大爱与时代精神
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化、表达中国人的精神,更好地引导社会凝聚与传递积极力量,是纪录片创造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的温暖人间》通过寻找和记录这个时代和普通人最温暖、最柔软同时又充满生命力量和生活希望的真实故事,反映社会变迁下普通人视角里的人生大事、集体记忆与时代精神,呈现中国人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关系和精神世界,传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将时间轴拉回到上世纪60年代,彼时,我国经历“三年困难时期”,上海及周边的孤儿面临饥饿的威胁。此时,内蒙古的无数家庭,向孩子们释放出宽广的胸襟与无限的善意,陆续收养了3000名孤儿。从此,父子情、母女情、手足情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这些孤儿亦扎根在草原上。
2021年的夏天,郑州暴雨,涌现无数感人事迹。普通市民、医生、外卖员、外来务工者,无论大家在哪,都尽力释放自己的善意,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50岁公司职员王统筹,跳水救下外卖骑手,说自己不是社会英雄,只是恰好尽了一份力;从地铁隧道逃生的实习医生于逸飞,却还是选择折返回地铁站台,打开急救药箱、跪在地上施行救援,直到专业救援团队到来;
妇产医院停电,一屋子素不相识的人,抬着担架走步梯,将产妇慧丹从15楼抬到5楼的分娩室,最终顺利诞下女婴;一群兢兢业业的医生,在昏暗的产房里,打着备用灯、用生理盐水消毒,为一个个产妇接生,帮助宝宝们顺利来到人间;《我的温暖人间》将个体的情感、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记忆融合起来,让人感受到饱满动人、沉甸甸的时代力量。这是一次对当代普通中国人日常故事的影像书写,也是一本关于人世间温暖瞬间的诗篇合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