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5月销量陆续公布。从最新数据来看,一线品牌地位逐渐稳固,新势力品牌则在增长与衰退交织之间进入格局的全面重组。
当“油电同价”不再只是部分车型的“杀手锏”,而是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这一话题本身也从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较量中溢出,进而延伸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内部的“淘汰赛”中,将市场竞争推进到白热化阶段——5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数据就是最好的写照。
尘埃落定:“BAT”落座 第一阵营趋稳
在豪华汽车市场,“BBA”(宝马、奔驰、奥迪)这三家的影响是如此深厚,以至于人们总习惯于在各大细分市场树立各自的“御三家”。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最近的说法叫做“BAT”。
“BAT”,比亚迪、埃安、特斯拉,这三家已经是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主事者。特别是新势力品牌原有的阵容分化瓦解之后,这三家在销量与声量上都日益提升。
5月,比亚迪的表现仍旧强劲,乘用车销量达23.90万辆,高于4月的20.94万辆,环比增长14.13%,同比增长109.4%,继续占据“霸主”之位。
今年以来,除1、2月受春节影响,比亚迪月销量未达20万辆以外,3月-5月的月销量均保持在20万辆以上,1-5月累计销量已达99.81万辆。由此推算,当今年上半年正式拉下帷幕时,比亚迪乘用车销量或将突破120万辆。
5月销量仅次于比亚迪,同为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三强”的还有另一“中国籍”成员——埃安,其销量为45003辆,同比增长114%、环比增长10%,相较4月高出3991辆,保持今年以来增长态势,再度创下销量新高。
此外,作为“BAT”成员中唯一的外籍选手特斯拉,依据乘联会发布的5月批发销量77695辆推算,零售量或将与4月保持持平,为3.99万辆左右。以此成绩推断,5月埃安或将延续力压特斯拉之势,继续占据销量榜顺位第二,特斯拉则位居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第三。
需要注意的是,5月中旬曾有消息称,Model 3即将于今年迎来改款,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也正在为Model 3改款车型的试生产做最后阶段的准备。此后,5月底,马斯克开启了时隔三年后的首度“中国行”。在44小时的行程中,马斯克曾前往特斯拉上海工厂。有业内人士认为,马斯克此番前往上海工厂是为了新款Model 3在上海量产进行考察。虽然,目前Model 3改款之事仍没有确切消息,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Model 3随着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的快速崛起,在中国市场的“扛量”能力开始接受考验。如今其在华销量又被埃安连续超越,或许Model 3改款一事已迫在眉睫。如若Model 3能够快速迎来改款“官宣”并在华投产,或将快速拉动特斯拉中国市场销量,进而反超埃安重回新能源汽车零售榜单第二名,颠覆“BAT”,树立“BTA”。但无论如何,这“新三家”的位置算是坐稳了。
物是人非:新势力进入新一轮增长
“传统”气息浓厚的“BAT”表现固然亮眼,但新势力品牌也不差,甚至可以说,迎来了又一波快速增长。只不过,领衔增长的品牌已经与当年大不相同,颇有“物是人非”之感。
作为“蔚小理”三家中的理想汽车,5月交付量达28277辆,同比增长146%。其中,理想L7在今年2月上市,首个交付完整月便拿下过万成绩,作为品牌“主力军”已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破万,占据理想汽车当月近半销量。
被视为“造车新势力”第二阵营的零跑和哪吒汽车,同样保持了4月的迅猛势头。具体来看,零跑汽车5月新车交付达12058辆,环比增长超38%。其中,C系列车型交付量超1万台,占比超83%。哪吒汽车全系交付量则为13029辆,同比增长18%。两者作为“第二阵营”成员,如今哪吒汽车已实现月销连续破万,零跑也相较4月销量再度增长达3332辆,月销双双破万的零跑和哪吒汽车,或将成为晋级“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的“种子选手”。
“新势力”们力争向上完成阵营“洗牌”的同时,传统车企赋能电动化的选手也在持续发力。作为吉利集团高端电动化品牌的极氪汽车5月交付量达8678辆,已连续4个月同比、环比双增长。随着品牌首款SUV极氪X于6月正式交付后,品牌销量或将再度攀高。此外,目前极氪已完成了轿车、SUV、MPV车型布局,随着车型矩阵的完善,未来的销量成绩或更加可期。
胜者亦苦涩:蔚来“激战”问界
相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后来者”极氪而言,作为曾经最早一批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势力”选手蔚来,或许多少需要一些“危机感”了。
5月,蔚来交付新车6155辆,触及年内新低。颇具戏剧性的是,这一成绩与问界的单月交付量(5629辆)接近,二者仅相差500余辆。
作为曾经的“蔚小理”成员、新势力第一阵营代表性选手,蔚来如今只能在销量榜上与问届一争高下,即便险胜,也是胜得苦涩。
究其原因,可能与蔚来ES6、2023款ET7正逢新旧产品换代导致销量不佳,以及4月全新ES6配置价格引发蔚来ES7车主维权事件有关。
未来一段时间内,蔚来能否扭转销量下滑的趋势,或许很大程度上要看新近上市的全新ES6的表现。
不过,这款曾被蔚来寄予厚望的产品在公布售价后也没有收获预想中的热情反馈。这对正经历品牌“低谷期”的蔚来来说并不是好事。上半年收官将至,蔚来将交出怎样的“期中考”答卷,更令人关切。
更重要的是,“蔚来vs问界”这一局面的出现,意味着第一批入局的部分新势力品牌正在丧失先手优势,在众多背靠着传统车企和头部ICT企业的新新势力的压力下,这些曾经意气风发的“后浪”,如今也身处要被“拍在沙滩上”的微妙境地。
文/周晶
编辑/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