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占网民整体的34%,同比增长21.7%,成为去年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应用。互联网医疗一方面促进医疗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为公众提供诸多便利,另一方面也滋生出诸多乱象。互联网医疗如果产生纠纷该如何维权,应由谁来负责,怎么避免患者个人信息泄露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厘清。
互联网医疗当前出现的一些乱象,是极难发生在实体医疗机构的。比如线上常有人冒用其他医生的身份进行健康咨询服务,但在现实当中,这样的冒名顶替因太容易被识破而且极难发生。此外,线下诊疗信息有更加严格的管理程序,并且将信息录入上传网络也要经历一个过程,但在线上诊疗患者的个人信息本身就“触网”,极易遭泄露。此外,线上诊疗平台违规开处方药却不开具处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互联网医疗独有的这些现象所导致的医患纠纷,具有与线下医疗完全不一样的特点。
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就诊产生纠纷,维权和纠纷调处已有一套十分成熟的模式。比如《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明确,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双方自愿协商、申请人民调解、申请行政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多种途径来解决纠纷,并且,每一种纠纷解决途径,都具有替患者维权的作用。
然而,线下医疗的维权和纠纷调处方式,却无法照搬到线上。比如线上医患之间隔着遥远的距离,无法开展面对面协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再如,线上医疗损害行为的调查取证,医疗事故的定性,都因隔着距离和网络具有虚拟性而难以开展;此外,健康咨询和线上诊疗之间的界线模糊,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分和不同监管方式也有较强的专业性,普通人对这些难以搞懂,不仅群众监督很难发挥作用,而且很多人连是否受到线上诊疗的欺诈或侵权都不甚明了,这再次增加了线上医疗维权的难度。
因此,互联网医疗要结合互联网的特点,量身定做专门的医疗维权和纠纷调处模式。除了要针对互联网医疗跨地区等特点,加大地区协作之外,还应该建立互联网医疗线上协商平台,让医患双方能够在线上自愿协商。此外,组成线上调解委员会,开通线上调解平台,甚至专门增设互联网医疗线上法庭等,这些方面都值得探索与创新。
互联网医疗不仅具有数亿的用户规模,而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将来有望变成民众看病的主要渠道之一。医疗责任划分不清、维权渠道不畅、处置纠纷缺乏规范等,是互联网医疗乱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围绕这些问题制定统一规范,让患者维权和纠纷处理更加高效和公平,就会对互联网医疗形成有力震慑,倒逼线上诊疗谨慎执业,更加注重诊疗质量和维护患者隐私等权益。
文/秋实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