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上海市场监管局公布一批儿童相关产品典型案例。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其中一起案例中,上海一体育公司因生产不合格的校服,被没收不合格学生服37套、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351.25元、罚款人民币26577元。
2022年10月31日,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对上海某小学仓库存放的、由某体育公司生产的学生服(藏青色西服;藏青/绿格子短裙)进行了监督抽查,检查结论显示,涉案学生服纤维含量和耐摩擦色牢度不符合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标准要求,判定为不合格。经查,当事人于2022年6月与上海某小学签订《上海市校服采购合同》,并于2022年9月8日委托他人生产货号为ACDZ-001的女款学生服(藏青色西服;藏青/绿格子短裙),共计38套。当事人于2022年10月中旬将上述学生服交付给学校,货款尚未结算,销售发票也未开具。至案发,涉案学生服全部存放在学校仓库内,当事人共销售上述学生服1套(检测机构抽样买样)。经核,涉案学生服货值金额为17718元,库存37套,违法所得351.25元。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长宁区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长宁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该公司生产不合格的学生服(校服)的违法行为,作出没收不合格学生服37套、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351.25元、罚款人民币26577元的行政处罚。
校服被称为中小学生的“第二层皮肤”,其质量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案中,涉案校服的不合格项目为纤维含量和耐摩擦色牢度。纤维含量是纺织品的主要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了服装面料品质。耐摩擦色牢度决定了服装的耐用性。学校和家长在选择校服供应方时要加强审核把关,重点关注上述项目指标,防止不合格产品鱼目混珠、滥竽充数。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开展校服质量监督抽检工作,及时曝光不合格产品和违法经营主体,保障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