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空壳小额贷款公司的公告。公告显示,包括深圳赫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赫美小贷”)、深圳市邦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邦信小贷”)在内的24家小贷公司为“空壳”小贷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24家小贷公司中,部分含有上市公司和国资背景。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提醒,企业和个人谨慎与这些小贷公司开展合作。
部分“空壳”小贷有上市公司背景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告称,为进一步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工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净化小额贷款公司行业环境,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86号)等文件要求,近期该局组织开展了“空壳”小额贷款公司的排查工作。
经查,截至2023年3月31日,辖内有24家小贷公司存在近6个月无正当理由自行停业(未开展发放贷款等业务)。上述情况已符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空壳”小额贷款公司的认定条件,应当被认定为“空壳”小额贷款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这24家小贷公司中,部分有上市公司和国资背景。如赫美小贷,其官网显示,上市公司赫美集团(002356.SZ)是其控股股东。2015年11月24日,赫美集团通过并购,受让联金微贷51%股份,成为赫美小贷的控股股东。赫美小贷的主要业务是赫美易贷、赫美分期及赫美金客三个微贷业务。
此外,深圳联合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也是赫美小贷的原始发起人,现持有赫美小贷44%股份。据赫美小贷官网介绍,联合金控是一家以金融外包服务、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孵化、投资为核心业务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旗下拥有30余家子(分)公司。
而邦信小贷则有国有资本背景,其官网显示,邦信小贷总部邦信惠融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目前已在全国24个省市成立了邦信小贷,邦信惠融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即“东方资管”)十大平台公司之一。
深圳市普罗米斯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则由邦民日本财务(香港)有限公司发起,该公司在香港从事小额贷款事业多年,在内地多个城市均有开展业务。而普罗米斯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博民快易贷”为品牌开展业务,早在今年2月,武汉市普罗米斯小贷就宣布进入清算阶段,截至2023年1月31日,自愿放弃顾客的全部债权。从此,顾客没有还款义务,武汉普罗米斯小贷将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上提交结清报告。
据零壹财经不完全统计,在小贷公司高峰期的2017年底,至少有约43%网络小贷公司具有上市公司背景,上市公司或为网络小贷公司的发起人,或为主要股东,或为关联方,经营业务包括金融、制造、地产、互联网等。
“劣币”加速出清头部效应越发明显
根据人民银行今年4月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3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801家。较2022年末的5958家减少157家。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贷公司5801家,较2018年3月末的8471家大幅“缩水”,减少2670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为8722亿元,一季度减少了385亿元。
据了解,疫情期间,不少小贷公司出现了资本不足、贷款回收难、风险累积等情况,使得小贷业务基本停滞。深圳市钱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调研报告显示,自2014年7月全国首家小贷公司挂牌新三板始,累计有46家小贷机构挂牌新三板,挂牌数一度占据新三板金融企业半壁江山。不过,目前已有31家小贷公司终止挂牌。
报告认为,小贷公司的业绩下滑主要原因一是市场经济不稳定,导致经营利润减少;二是监管政策趋于规范,如融资渠道和方式、融资比例等方面的政策发生变化,小贷公司的业绩下滑;三是经济不景气使得投资获利的空间变得狭小,这直接导致许多中小企业投资意愿下降。
除了深圳,今年以来,内蒙古、重庆、河南等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也发布了当地小贷机构情况或清理整顿工作进展,大批小贷公司经营异常、失联空壳、试点或业务资格被暂停。
不过,行业有退有进。今年2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了《关于开展深圳市第二十一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于2023年3月1日正式启动新一批小贷公司试点申报工作。事实上,深圳每年都会启动两次固定申报程序,符合要求的企业都可以进行申报,但从数据来看,深圳近五年来获批的小贷牌照数量不足20家。
按照深圳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准入和审核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小贷试点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择优限量、合理布局;提高准入、严格规范;服务实体产业,“有扶有控”。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不合规的区域性小型机构被清理出局的同时,腾讯、美团、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却在加速整合旗下小贷牌照,将主要经营互联网小额贷款的企业注册资金门槛增至50亿元。因此,不难发现,小贷公司向头部聚拢的趋势越发明显。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小贷行业洗牌已进入拐点,“劣币”的出清,“良币”迎更多良性发展空间。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