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价格涨跌就是锂矿公司业绩表现的“晴雨表”。
受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影响,A股锂矿公司2023年一季度表现并不如意。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显示,A股有20余家从事或涉及锂矿开发的企业,与2022年整体呈现高增长态势不同的是,今年一季度超六成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
“业绩普遍下滑的主因就是锂价持续下跌。”A股某锂矿企业告诉记者,受下游动力电池厂商库存较多、采购意愿减弱等影响,一季度碳酸锂行情异常冷清,锂矿企业2022年的高光时刻已成为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随着动力电池厂商去库存工作加速推进,上游碳酸锂生产商或重拾信心,这点从碳酸锂最新价格变化趋势中也能窥得一二。上海有色金属网4月28日数据显示,当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17.9万元/吨,较之前略有回升。
锂价大跌致行业公司一季报整体表现不佳
碳酸锂吨价从30万元涨至近60万元,用了近一年时间。而从吨价60万元跌至不到20万元,用时半年不到。“价格掉得确实有点猛,仅4月就跌了10多万元。”某家从事碳酸锂生产的A股公司高管感慨道,从2022年的价格暴涨到2023年初的暴跌,感觉像坐过山车一样。“今非昔比,原来都是上门抢着拿货,现在电话咨询的人都寥寥无几。”
如锂矿新兵鞍重股份,得益于在江西的碳酸锂生产线在锂价走高时及时投产,公司2022年成功扭亏,盈利8239.41万元,同比增长高达185.9%。今年来锂价的持续下跌让公司坐上业绩“过山车”。一季报显示,鞍重股份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仅为88.67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超96%。
同在江西挖锂的江特电机情况大致相同。江特电机2022年实现净利润23.26亿元,同比增长近5倍。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出现大幅下滑,首季5064.81万元的净利润较2022年同期骤降92.39%。
2022年净利润增长超34倍的锂矿巨头融捷股份一季度业绩下滑也较为明显。据公司披露,一季度公司盈利1.94亿元,同比下降54.49%。对于业绩下滑,融捷股份坦言主要系锂盐业务收入减少,同时公司增加计提锂盐产品存货跌价损失所致。
相对于友商的业绩大幅下滑,虽然部分行业公司一季度仍保持正向增长,但从其季报中也不难看出碳酸锂生意确实没2022年好做了。
以一季度净利润增长13.06%的藏格矿业为例,公司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碳酸锂产量为1783吨,但销量仅为534吨。需要知道的是,2022年同期藏格矿业碳酸锂产量为1755吨,销量为2153吨。从存货数据看,藏格矿业今年一季度存货同比也有所增加,2022年同期为4.67亿元,今年则为4.99亿元。
或受海外锂价较为坚挺因素影响,天齐锂业一季度盈利能力保持增长势头。天齐锂业4月28日晚披露的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48.75亿元,同比增长46.69%。
虽然天齐锂业一季度业绩同比仍有较大增长,但其存货增长同样明显。据披露,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存货为31.55亿元,较年初的21.44亿元有较大提升。
锂价止跌有望 锂矿企业静待行业回暖
分析来看,此前碳酸锂价格连续下跌主要源于下游新能源车企销量下滑,以及中游电池厂商扩产、囤货潮中累积过高库存所致。
随着动力电池厂商去库存工作加速推进,上游碳酸锂生产商看到希望。“这几天下游厂商的业务洽谈电话明显增多,感觉市场有活跃的迹象了。”藏格矿业旗下藏格锂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近期与下游企业沟通的情况来看,动力电池厂商库存正在深度出清,锂电材料需求有望逐步恢复。
盐湖股份相关人士则直言,4月份碳酸锂产品销售已经回暖,公司将努力完成销售计划。
近日碳酸锂价格的走势似乎也在印证行业有望回暖。回顾来看,今年经历了数次“万元级”下探后,碳酸锂价格眼下虽未企稳,但下跌势头已有所改善。上海有色金属网4月28日数据显示,当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17.9万元/吨,较之前略有回升。
记者了解到,动力电池企业库存恢复健康状态的预期已逐步开始传导,六氟磷酸铁锂龙头多氟多也有相同观点。
“动力电池企业的库存应该消耗得差不多了,各家应该均有补库存的需求。”多氟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产能利用率来看,目前公司产能利用率虽较历史最好水平有一定差距,但呈现出逐步上升态势。
而对于碳酸锂价格何时企稳,业内普遍认为,碳酸锂价格企稳与否与中游电池厂商清库存的速度密切相关。有产业人士分析称,乐观来看,国内动力电池厂商清库存工作或到5月完结,届时电池厂商库存水平有望逐步恢复至健康水平,并带动上游材料采购,进而对碳酸锂价格起到支撑作用。
另外来看,锂价走弱并未影响到上游矿企扩大生产的决心与信心。融捷股份4月27日晚公告,公司投资1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融捷电源。融捷电源拟在广州投资建设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及研发基地项目,计划建成后该生产基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年产能为4万吨,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不低于9亿元。
藏格矿业则在4月14日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麻米措盐湖首期5万吨碳酸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二次公示已结束,目前公司正在准备材料,尽快递交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评审。(李少鹏)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