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些消防小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2023-04-23 10:30

火灾发生时,该如何正确逃生?哪些行为最容易引发火灾?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消除火灾隐患?学会这些小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火灾来了,该怎么办?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突发火灾如何第一时间逃生自救?请牢记这些火灾逃生口诀。

 

 

 

 

 

 

 

这十大行为最易引起火灾

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极易引起火灾?消防部门根据对近年来火灾数据的分析,总结出了最影响消防安全的十大不良行为!

一是电动自行车、平衡车违规充电停放。电动自行车停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室内等地违规充电极易引起火灾,又严重影响疏散逃生,且起火后浓烟在3分钟内温度可达1000摄氏度,可导致一整幢四层建筑充满有毒浓烟。

二是日常用电过程中电气线路私拉乱接。因电气故障引起的火灾事故占火灾总数六成以上,私拉乱接电线容易短路、过负荷而产生电火花、电弧,过热极易引起火灾。

三是违规使用热得快、电吹风、取暖器等大功率电器。热得快在开水瓶中持续工作会将水烧干,继续干烧会引起火灾;取暖器近距离接触衣物2分钟就会着火;电吹风对准棉被工作2分钟就会使棉被烧焦。同时老旧建筑内电线功率偏小,使用大功率电器极易造成短路着火。

四是安全出口锁闭,疏散通道堆放物品影响疏散。疏散通道是发生火灾后的生命通道,一旦上锁、堆放杂物,不仅影响疏散逃生,还会加剧火势蔓延。

五是常闭防火门长期处于开启状态。防火门设置在楼梯口和前室,是阻止火势蔓延和烟气扩散的屏障。一旦处于开启状态,将成为浓烟和火灾蔓延通道,成夺命通道。

六是房间设置防盗窗等影响逃生疏散。火灾发生后,楼梯逃生通道一旦被浓烟切断,设置防盗窗让人无处可逃。如设有防盗窗,切记要设置易于内部开启的逃生口。

七是使用燃气后未及时关闭总阀门。总阀门未关闭,易发生燃气泄漏,进屋后一旦开关电器、打电话和遇明火,就会爆炸。

八是未熄灭的烟蒂随意丢弃。未熄灭的烟蒂中心温度达800摄氏度,随意丢弃烟蒂3分钟可以引燃纸团,10分钟可导致床单、沙发等物品阴燃而引起火灾。

九是手机充电器、电瓶车充电器及老旧电器长期通电。长时间不拔充电器,电器内部容易发生故障,引起火灾和触电等事故。

十是配电箱、重要电器控制柜下堆放可燃物品。配电箱、重要电器控制柜是电器的总开关,一旦发生故障,容易短路产生电火花,引起周边可燃物,发生火灾。

家庭防火灾一定要做好这几件事

消防部门提示,家庭用火用电用气要时刻关注消防安全,要切实做好家庭消防安全“三清三查三关”。

“三清”即清通道、清厨房、清阳台

居民小区在采取“封路”“禁行”等措施时,要充分考虑消防车通行问题,不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要保持消防安全通道畅通,切勿锁闭安全出口,切勿在通道上堆放杂物、停放电动自行车;

厨房是家庭用火最多的地方,清理厨房的重点是让油、纸、布等可燃物远离炉灶等火源,同时要定期对抽油烟机燃气灶具进行油渍清理;

要及时清理阳台上的杂物,特别是纸箱、纸皮、塑料等易燃、可燃物。

“三查”即查源头、查隐患、查能力

电气线路起火、儿童玩火等是导致家庭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叮嘱孩子不要玩火,同时定期做好家里电气线路的检查维修,从源头上减少火灾隐患;

不使用劣质“三无”大功率电器产品,取暖设备要与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不卧床吸烟、不乱扔烟头,进行消毒时不要对插座、电器等带电设备过量喷洒液体消毒剂;

积极学习掌握火灾逃生自救常识,遇到火灾时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和贪恋财物,按照逃生方法尽快避险逃生或等待救援。

“三关”即关电源、关火源、关气源

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给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要注意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不用时立刻拔掉电源;

厨房明火不离人,离开必关火,在使用各类火源时要与家具、衣物等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不在电暖器上覆盖晾晒衣物,不使用“小太阳”等高危取暖设备;

用气后及时将气源关闭,不擅自改变燃气管路,定期检查燃气软管是否存在老化、脱落、漏气等问题。

消防安全无小事!这些你都学会了吗?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关键时刻能救命!9图学习心肺复苏术
人民日报 2023-11-20
正式通车!这条路连通杏石口路与闵庄路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2023-04-30
假期要注意,健康出行看这里!
健康中国 2023-04-30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澄清多只大熊猫相关谣言
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2023-04-29
受降雨影响,当前北京交通指数8.53,请注意交通安全
北京交通 2023-04-28
找工作必看!教育部发布毕业生求职避坑指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4-25
组图 | 今年五一,28万株花卉扮靓天安门广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4-24
世界读书日主题海报:你的视界,决定你的世界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3-04-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