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春日,便是东城区东四街道老胡同最美的日子,走几步,便可遇见一处小小的微花园,福禄巷、三姐妹花园、宝财花园……每一处小微花园都由社区居民悉心呵护,精心打理的海棠、樱花、迎春,红的、粉的、金的,一丛丛、一簇簇,开得好不热闹,青砖灰瓦的老胡同,变得活色生香。在东四北大街400号院前,就有一处去年9月最新落成的小微花园,这里不仅装着满园春色,让人“出门见绿”,更承载着老街坊们的幸福生活。
走进东四北大街400号院前,这个60余平米的小微花园灰砖铺地、绿竹挺立,各色植物高低错落有致,充满了立体感。阳光里,植物尽情舒展,枝头的嫩芽倾吐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个小微花园用的是古典园林造景手法,随处可见国风元素。灰砖墁地与胡同风格保持一致,“梅兰竹菊”四字图案在地面上凸显,青灰色的宫灯挂于廊架之上,长椅由干木制作,与竹林颜色相融,清幽素雅。据东四街道六条社区胡同花园花友汇会长李健介绍,这是由居民自己亲自参与设计、维护的小微花园,早已成为远近居民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李健说,在蜕变之前,这里被各种私搭乱建占据,房前裸露的各种设施还影响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借助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的契机,东四街道果断将这里的违建拆除,恢复成空地。关于后续利用问题,东四街道充分征询了居民的建议,老街坊提出,希望能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考虑到这里位于历史文化街区内,设计建设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还要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在社区居民议事厅的商议中,大家一致同意了建设胡同微花园的提议。”东城区东四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宋春午说,在2022年7月19日,施工队正式进场施工建绿,并于9月建成亮相。
关于小花园的设计,当初,光是现场讨论会就开了五次。种什么花?李健说,设计师建议在花园里种一些玉兰花,当时居民觉得玉兰花太大了,希望小微花园能够小而精,更加贴近胡同生活,能有更多老百姓常养的花卉,于是,竹子、迎春、二月兰、各色小草花在这里茁壮生长。地砖怎么铺?居民提议,地上的装饰瓦片不要横着铺,竖着铺有助于防止地面沉降,还能避免磕磕绊绊,于是,地上的砖瓦立着拼成了波浪的形状,与小花园中式格调相融合。地面裸露的泥土怎么办?居民建议,铺上白色的小石子儿,既能降尘,又不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还不会妨碍植物生长……
李健说,能在核心区老胡同里拥有这样一处精致的小花园,设计建造之初还融合了居民自己的想法,街坊们都格外珍惜。“要是有串胡同的游客随意将共享单车停在小花园里,老街坊果断会上前制止。遇上大风天,住在花园对面的大姐会自发地拿起笤帚,把小花园里的叶子、垃圾清扫干净。照顾这个小花园,老街坊们跟呵护自己的眼珠子似的”。
不仅仅是扮靓家园,如今,这处小微花园有了更多的内涵,早已成为居民参与社区生活的重要场所。李健有个外号,被街坊唤作“花头子”,只要有空,他就会召集花友汇的成员来此上一堂花卉种植课,分享自己的养护心得。摄影课、亲子活动也频繁在此开展,成为推进邻里关系的不二之选。
街道要是想就一些公共事务征求居民意见,这个小微花园又化作开放的公共议事厅,上小花园商量事儿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选择,不同于会议室里的拘谨,在这里,大伙儿可以畅所欲言。“这儿呀,不仅美化了背街小巷,还提升了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更是暖了小胡同居民的心。”李健说。这个小微花园无疑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
而这只是东四街道六条社区花友汇精心呵护的一处小花园之一。这个社区分布在周围7条半胡同里,每条胡同的小微绿地都各有风格,实现了“抬头见花、出门见绿”:有的胡同主打葫芦种植,大大小小的葫芦爬满了藤架,“占天不占地”,还用葫芦的谐音,把胡同命名为“福禄巷”;有的种满了金银花,寓意“金银满地”;还有的小微花园直接以居民的名字命名,“宝财花园”“三姐妹花园”等等,大大激发了居民认养绿地的积极性和认同感……在东四,只要不影响邻里生活,不妨碍周围交通,居民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装点胡同微花园。
东四街道的小微花园建设成果来之不易,社区环保巡查志愿队会定期对这些小微花园进行整理,花卉养护则由“花友汇”成员来开展,500多名“花友”齐参与。
作为核心区“见缝插绿”的一个切面,东城区东四街道在增绿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在百姓家门口建设东四园艺驿站零距离服务百姓,多次举办菊花节、花友节,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把生态园林的专业知识,以及文明、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手递手”地传递给人民群众。这些年,街道通过拆违建绿,新建、更新小绿地、微花园约2000多平米,建设花箱380个,花池53处,屋顶绿化13852平米……随处可见的小微绿地,成为居民的幸福依托,出门就能享受到绿色福祉。
漫步在老城里,不经意间的一个转角,或许就能偶遇一片青绿悠然、一丛似锦繁花。古韵悠长、舒朗舒心的老城韵味愈发浓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