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日,2023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进行深入交流,共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以强有力举措推动降碳不断取得新成效。全国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6亿吨;新能源商用车2022年累计销售量同比增长78.9%;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保持“双增长”……一组组数据,生动展示出我国降碳成果,呈现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过往经验来看,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通常需要40年以上的时间,而我国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这为我国“双碳”目标的达成提出了更高挑战。“双碳”目标所涉领域与层面繁多,是一个集诸多要素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要在“双碳”路上走得更远,必须抓住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将各项举措落细落实,确保“双碳”取得积极成效。
碳排放与产业结构关系密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碳排放70%以上来自工业生产或生成性排放,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是我国降碳的主战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必须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支持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氢能产业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鼓励企业进军低碳产业“新蓝海”,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进度。降碳不是降生产力,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还应处理好发展与降碳的关系,引导化工、有色、建材等碳排放重点行业进行节能降碳改造,实现行业轻型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制造业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
优化能源结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优化能源结构,须立足这一基本国情,避免为了降碳一刀切式地“去煤炭化”。必须加强科技攻关,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使污染物排放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达到洁净用煤,让煤炭能源既能增产又能增绿。同时,加快构建多元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具有丰富资源、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非化石能源,积极有序开发核电,打造新能源产业链,激活新能源发展潜力。
优良的生态环境具有高质量的固碳能力,“扩绿”可以提高碳汇能力、扩大环境容量,打造最经济、最天然的“吸碳器”。近年来,我国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升,成为碳汇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要打赢“双碳”这场硬仗,必须在生态恢复和保护方面下更大功夫,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逐步拓展绿化空间,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森林的“碳库”作用,加强森林保护,稳定森林存量,提高森林质量,持续增加“碳库”储量。在“扩绿”的同时,还要兼顾好“减污”,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生态环境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让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更加亮丽。
文/艾琳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