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为何执意一再制裁俄罗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5 07:25

欧盟今年2月初宣布对俄罗斯石油产品实施价格上限

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的第二天,欧盟宣布对俄罗斯实施第十轮制裁措施,发誓对莫斯科加大施压力度。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推特上说:“我们实施了有史以来影响最深远的制裁——耗尽俄罗斯的战争武器库,深入打击其经济。”

据外电报道,制裁新措施包括:一是将无人机、导弹、直升机等俄罗斯武器系统使用的电子元件以及特定的稀土材料、电子集成电路和热成像摄像机列入禁止出口清单;二是对支持俄罗斯军工复合体的另外96个实体实施更严格的出口限制,其中首次包括生产莫斯科使用的军用无人机的7个伊朗实体;三是对与瓦格纳集团有关的11名个人和7个实体实施制裁;四是沥青和合成橡胶等为俄罗斯带来大量收入的商品也被施加额外限制。

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欧盟对俄制裁实施一年来,也给欧洲经济与民生带来巨大影响。一年来,能源上长期依赖俄罗斯的欧洲因制裁而带来的痛苦可谓伤筋动骨,能源价格飙升带动物价飞涨,欧洲多国出现了战后罕见的两位数通货膨胀,欧洲经济与民生因而大受影响。

既然如此,为何欧盟还是执意实施对俄制裁呢?为何欧盟宁愿丧失战略自主也要跟在美国后面当“冤大头”呢?

其实,欧洲的抉择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战略考量,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被动选择。历史上,莫斯科公国是一个远离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内陆小国,一步步靠着武力与扩张,发展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从“卡廷惨案”到“布拉格之春”,从二战结束后重画东欧地图到冷战时对东欧的强力掌控,克里姆林宫在欧洲人的心里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就拿“卡廷惨案”来说,尽管已经过去80多年,但对波俄两国关系造成的阴霾很难消除。二战初期,苏联抓获了两万多名波兰军官、知识分子和牧师,波兰民族的精英分子基本都被关在里面,最终酿成惨案……苏联1990年承认当年有此惨案并移交了部分档案资料,此后俄罗斯也承认有此惨案,普京本人参加过有关悼念活动。

冷战后,尽管俄罗斯实力一再下降,但其庞大的武器库依然让欧洲恐惧。尽管经济上欧洲占有上风,但在安全问题上欧洲依然仰视俄罗斯。笔者在欧洲时曾参加驻欧盟媒体内部的小规模测试,其中一个问题是“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谁是战略俯视,谁是战略仰视?”绝大部分记者选择“欧方是战略仰视者”。

如果说克里米亚入俄多少让欧洲有所体谅,毕竟克里米亚是赫鲁晓夫当年划给乌克兰,但2022年2月俄罗斯突然发起对乌大规模军事行动,让欧洲感到安全问题岌岌可危。外交人士和专家说,这是冷战结束以来欧洲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欧洲不想看到苏军坦克横扫东欧的历史一幕再度上演。尤其是紧邻俄罗斯的东欧国家,历史上与俄宿怨更多,因而在援助乌克兰、打击俄罗斯的问题上表现更为激烈。

德国一向被认为亲俄,两国经贸往来密切,但面对俄对乌行动,德国也不得不与俄割袍断义,尽管在援乌问题上谨慎,但最近也开了口子援助坦克。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由此废弃了一项几十年来一直保证欧洲安全的共识:那就是不得以武力移动边界。”

简言之,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欧盟不得不一再制裁俄罗斯,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警告俄罗斯,不要再依靠武力改变欧洲各国的边界;二是从军事上、经济上、道义上削弱俄罗斯,让后者在俄乌冲突中不能持久。

应当看到,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还是留有一定的余地。一方面,欧盟内部在对俄关系上存在各种分歧,尤其是在对俄制裁问题上,比如匈牙利就一再公开唱反调。东欧国家和西欧国家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俄罗斯与欧洲各国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不同国家合作领域有所差异,因而欧洲各国往往有自己的“小算盘”——“某某领域例外”成为对俄制裁常见的一幕。

比如,一直口头上极力反俄的波兰,持续通过德鲁日巴管道北线从俄罗斯进口大量原油,而欧盟委员会将此视为违规。前几天,波兰方面提出一个让意大利感到“震惊”的制裁提议:力争尽快把从俄进口的合成橡胶减少到零。事实上,意大利的轮胎制造商倍耐力集团依赖从俄进口合成橡胶。而波兰方面提出的替代方案是:倍耐力可以使用波兰合成橡胶生产商的产品。

所以,欧盟对俄制裁乃是三心二意,起码说不上一心一意。

文/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