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根深深扎在陕北的黄土地中”——经济学家张维迎长成纪实
作为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创办人、在任时锐意改革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家张维迎始终关注真实的人和真实的市场、重视从整个社会的视角来看经济的发展。本书正是对他人生中关键人与事的记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一步步从陕北山村走到北京、牛津以及回到北大管理学院当院长的。
★ “人生不是设计出来的”——经济学之路的偶然与必然
在经济学专业并不吃香的年代,为何会走上经济学之路?为何始终坚定地捍卫市场经济?为何在一片反对声中坚持北大管理学院的改革?为何近40年来一直以“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作为研究的核心?为何始终关注市场上具体的人?这些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 “搞研究,要想大的,干小的”——经济学思想本质之源
敬重教书先生的母亲、爱栽树的父亲、送出第一本《政治经济学》的中学老师、具有学术反叛精神的大学同学、要求“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经济学启蒙恩师、强调做“小思想家”不做“大思想家”的诺奖得主、“最有资格摘取诺贝尔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他们的故事也体现了作者经济学思想的本质。
★ “我用短短的40年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一个时代的经济生态写照
本书的记录跨越60余年,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我们走过了西方世界十代人走过的路,从煤油灯时代跨越到电气化时代。书中不同时期每个人的经历特别是在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上的变化,正是一个时代经济变迁的真实写照。以经济学家的视角,作者带我们走进不同时期看个人的经历,又跳出时空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看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内容简介
“农村可以出作家,但不大可能出经济学家。”
而本书则是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如何从农村的土壤中长出来的一则纪实。敬重教书先生的母亲、爱栽树的父亲、将学生看作孩子的中学老师、作为保护人的大学同学、经济学启蒙恩师、诺奖得主、亦师亦友的不记名导师……他们不仅滋养了作者的品格,也影响了作者经济学思想的形成,让我们从中看到作者经济学本质的由来。
“从‘画家’到‘油漆匠’”的发小、“一心想当村主任”的小学同学、想做学问却进入商界的好友、“当官为办事”的公社书记、作为陕北文化活字典的“非典型官员”、挂面书记和柳青作品收藏家……他们的成长经历也影响了作者作为经济学家的所思所想。
这是一个经济学家的长成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经济生态写照。
作者介绍
张维迎 1959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982年获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学读书,199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著有《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市场的逻辑》(第三版)、《市场与政府》、《理念的力量》、《经济学原理》、《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信息、信任与法律》等。
来源:理想国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