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迎来重大调整。
12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这一调整,相关的防疫措施将迎来新变化。
政知君注意到,12月26日、27日,省级党政“一把手”密集部署,推动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
抓住所剩不多的宝贵时间
12月26日发布的《总体方案》中指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
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同时,实施“乙类乙管”后,我国防控工作目标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距离“乙类乙管”正式实施还有不到两周时间,省级党政“一把手”密集部署,强调要积极主动做好准备工作。
27日,广西全区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指出,科学高效实施“乙类乙管”,统筹做好新阶段调整防控政策各项准备工作。
刘宁还表示,抓住实施“乙类乙管”前所剩不多的宝贵时间,发挥主动性、能动性,把可能发生的风险估计得更充分,把各项应对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下先手棋、打主动仗,争分夺秒做好相关工作,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有力有效应对未见疫病,推动我区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
同天,甘肃省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兰州召开。省委书记胡昌升指出,要充分把握重大调整,完善应对准备。
会议指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绝不能当“甩手掌柜”。
要坚持求真务实,把实施“乙类乙管”、保障就医用药作为实打实的硬任务,来不得半点虚假、容不得丝毫马虎,工作必须细而又细,措施必须实而又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另外,27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委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三次专题会议上要求,各地拧紧责任链条,结合各自实际,拿出具体化、方案化、可操作、可落实的举措,确保“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各项要求落地落实落细。
绝不是躺平或者是放开不管
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围绕“乙类乙管”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绝不是放开不管,而是要强化服务和保障。
政知君注意到,多位省级党政“一把手”在部署工作时都强调,实施“乙类乙管”决不是“躺平”或者是放开不管。
12月26日,四川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成都召开。
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指出,要充分认识到实施“乙类乙管”是防控工作重心转变和防控措施优化完善,决不是“躺平”或者是放开不管;充分认识到实施“乙类乙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增强底线思维、做好充分准备。
王晓晖要求,全省上下要争分夺秒做好相关工作,远近结合做足充分准备,确保实现“压峰”转段、顺利渡过流行期。
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也在全区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充分认识到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时机选择恰当、基本条件具备,是防控工作重心转变和防控措施优化完善,绝不是“躺平”或者放开不管。
另外12月27日,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海口调研公共卫生紧急救援能力建设工作时指出,当前全省疫情处于快速“爬坡”阶段,调整防控策略绝不是“躺平”不管。
防止疫情高峰期出现人员短缺现象
27日当天,4省份党政“一把手”一线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海口调研公共卫生紧急救援能力建设工作;
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深入医院、物流园区、药品生产企业,调研全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和医药物资储备调配等工作;
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到佛山市,深入制药企业、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调研;
湖南省省长毛伟明来到浏阳市部分医药生产企业,调研重点防疫药品物资生产保供工作。
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先后到省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省中医院江东院区等地,调研检查全省120指挥调度、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病房建设情况。
沈晓明指出,要统筹调配各科室医务人员,储备足够医护力量,加强新冠救治等专业能力培训,做到“一专多能”,防止疫情高峰期出现人员短缺现象。
梁言顺在调研中
《宁夏日报》报道,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在宁夏启元国药公司调研时,针对企业反映的原料供应紧张、生产成本上升等困难,梁言顺现场要求相关负责同志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协调解决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融资贷款等问题。
广东省长王伟中和湖南省长毛伟明都重点调研了药企。
毛伟明在调研中表示,要加强疫情防控形势的分析研判,全面掌握省内企业产能产量,统筹做好各类重点药品及相关替代药品物资的生产、储备和科学调配,确保当前和元旦、春节期间重点药品物资稳价保供,让群众买得到、用得上。
资料 | 各省份党报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高语阳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