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11月下旬豆粕(粗蛋白含量≥43%)价格为5169.4元/吨,较11月中旬下降289.9元/吨,降幅5.3%,较 11月上旬下降7%。与2021年11月下旬相比,豆粕价格仍然较高,同比上涨50.8%。
12月豆粕价格继续下降。据Wind数据,12月5日,豆粕现货价格为4949元/吨,较12月1日下降114元/吨。
当前豆粕价格冲高回落的原因有哪些?价格降势会持续吗?豆粕是饲料的主要原料之一,豆粕价格下降是否会拉低饲料价格,进而降低养猪成本?随着元旦、春节“双节”临近,猪肉消费增加,猪价会如何变化?
豆粕价格冲高回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3月豆粕(粗蛋白含量≥43%)价格明显上涨,3月末突破5000元/吨,其后价格有所下降。自8月上旬开始,豆粕价格再次上扬,从8月上旬的4224.9元/吨,上涨到11月上旬的5561元/吨。11月中旬开始,豆粕价格冲高回落。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豆粕分析师王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回顾今年的豆粕现货市场价格,年后受油厂大豆到港不足的影响,豆粕价格因势高涨。11月中旬开始,沿海区域豆粕现货价格明显下跌,11月22日至今,沿海主流区域的豆粕价格延续下跌趋势,以震荡下调为主。
王丹指出,11月中旬后美国密西西比河水运出现明显回升,增加大豆供应,随着国内油厂的大豆供应增加,各区域油厂纷纷恢复开机,豆粕现货因此承压出现下调情况,成为豆粕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广发期货研究援引的中国粮油商务网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第48周末,国内进口大豆近五周平均库存为332.0万吨,第48周库存为384.8万吨,较上周增加29.4万吨,但较去年同期的448.1万吨,仍有一定差距。
卓创资讯豆粕分析师王汝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1月中旬起大豆开始陆续到港,由于上游原料库存较低,进口大豆得以快速体现到上游库存和压榨量数据上,使得预期开始落地,基本面发生实质性转变。随着供应量开始增加,豆粕现货价格持续回落。
Wind数据显示,12月5日豆粕现货价格为4949元/吨,较去年同期(由于2021年12月5日为周日,取12月3日数据)上涨43.2%。王丹分析,这主要是受国际经济因素影响,整体油厂大豆压榨利润较差,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增加国内油厂大豆进口成本,带涨豆粕价格。
据Mysteel农产品团队初步统计,2022年12月份国内主要市场油厂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140船,共计约910万吨,较11月明显增加。
王汝文表示,12月大豆到港预计继续增加,市场供应宽松预期持续施压,预计12月豆粕价格仍有下跌空间。
王丹认为,近期大豆供应会不断增加,油厂开机率大幅回升,豆粕供给有所增加,豆粕现货价格或将小幅下调,但空间不大。“双节”备货也将开始,国内豆粕消费预计保持坚挺,现货和期货或将逐渐靠拢。
对饲料和猪价影响有限
豆粕是饲料的主要原料之一,豆粕价格下降是否会影响饲料价格,进一步影响生猪价格?
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我国养殖业的饲料配方结构以玉米和豆粕为主,我国饲用豆粕主要来源于进口大豆压榨生产,每吨大豆可产豆粕约780公斤,国内大豆压榨企业每年豆粕产量为7000多万吨,绝大部分进入了饲料生产。
上述负责人表示,据专家测算,2021年全国养殖业饲料消耗量约为4.5亿吨,豆粕用量在饲料中的占比为15.3%。
具体到生猪养殖行业,华融融达期货生猪研究员史香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依传统的饲料配方,饲料中豆粕和玉米占比分别为20%和65%左右,这两年由于豆粕、玉米价格上涨,部分饲料调整了原料组成。而饲料成本在生猪养殖成本中约占6成。
从逻辑上看,豆粕价格下降首先要影响饲料价格,进而才可能影响生猪价格。实际而言,史香迎表示,冬季一般会提前储备3-4周的猪饲料,因而即便饲料价格变化,对于现在和未来一个月左右出栏生猪的饲养成本影响亦不大。
“生猪价格主要受供需关系影响,饲养成本更多是影响生猪价格的底部区间。就目前而言,生猪现货在短期内供需相对平衡。” 史香迎说。
而据公开信息和企业反馈,豆粕价格下降目前对饲料价格的影响亦不大。
新希望公司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1月与12月豆粕价格跨度大,饲料已有提前调价,目前价格的下行只是对之前的修正,还不真正意义的下跌。“对于豆粕我们提前就开始减头寸,对公司没什么特别大的影响。”
随着气温降低,南方猪肉腌腊需求逐步上升,叠加元旦、春节临近,年底消费旺季即将来临,猪肉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
史香迎认为,理论上看猪肉消费增加会带涨猪肉价格,但今年9、10月猪价上涨,部分养殖户存在压栏增重和二次育肥行为,部分生猪供应量将后置到春节前,叠加部分养殖场春节放假,以及市场普遍预期年后猪价会下降,亦有部分生猪的出栏时间会提早至春节前。而生猪出栏量的增加,或使今年春节前猪价出现“旺季不旺”现象。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