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2年到2022年,70年时光流转,在凉山彝族自治州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代代人的奋斗足迹,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1月5日,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西昌举行。大会以“嘱托暖人心 感恩再奋进”为主题,分为“红色传承”“绿色崛起”“金色未来”3个篇章,8000余名凉山各族儿女穿着节日盛装,把最美的歌声献给大美凉山,用热情的舞蹈迎接新的未来。
17个县市展“绝活”
泸沽湖、石榴、传统服饰惊艳全场
彝族朵洛荷、传统习俗背新娘、傈僳族舞蹈、摩梭人甲蹉舞、藏族盛装……这场庆祝大会是欢乐的海洋,也是凉山17个县市展示“绝活”的舞台。
作为凉山州老州府所在地的昭觉第一个亮相,传统的彝族服饰和舞蹈,展示着昭觉厚重的文化底蕴。在2020年,昭觉与全省、全国一道奔向小康,如今,正走上“昭觉老州府·彝乡幸福地”“山水昭觉·和美彝乡”的乡村振兴之路。
碧浪、芦苇、海鸥、摩梭姑娘……盐源方队一亮相就把人们带进泸沽湖的美景里,赢得雷鸣般的掌声。“盐源县山美水美,我们通过舞蹈和道具,展示泸沽湖的蓝天碧水、母海神山,勾画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族团结百业兴旺的画卷。”盐源县融媒体中心主任伍兴明说,为了让节目出彩,在策划编排上费了很多心思,精心设计了服装道具,“90秒的表演动用了150人。”除此之外,素有“青铜王国”之称的盐源县还带来了“青铜马车”和“青铜枝型器”。
作为“中国石榴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会理方阵以石榴和彝族长号为主要元素,搭配热情洋溢的舞蹈,展示其发展活力,也象征着各族儿女“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而在金阳县方阵中,今年56岁的瓦其依史因为身上那件200多年历史的黄麻衣服,同样备受大家关注。瓦其依史告诉记者,这件衣服加上玛瑙装饰品,属于金阳县独特的沙玛服饰,衣服是祖辈传下来的,只在重要的节日才穿上,“这衣服越洗越新,所以过了这么久看起来还是这么新。”
100人的特殊队伍亮相
帮扶干部代表赢得经久不息掌声
演出中,一支特殊队伍的出场,立即让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成为全场最闪耀的“明星”。
这支100人的队伍,是由凉山州脱贫攻坚众多帮扶干部中的先进代表组成。“我是幸运的,有幸参与并见证凉山巨变,更有幸作为帮扶干部代表登上这个舞台。”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走在队伍前面,手里抱着一个彝族小男孩。
三河村地处大凉山腹地,曾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深度贫困村。2018年,三河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彝家特色的新房在山林间拔地而起。2020年顺利实现脱贫后,靠着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新产业的发展,三河村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你当年栽下的树苗,如今已花果满山。你手中的扶贫日记,已写满富裕的答案。”一首《难忘一千天》在会场响起。脱贫攻坚中,5700余名帮扶干部进驻一线,为凉山攻克深度贫困提供了坚实保障,他们的担当作为也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于乡村振兴,为现代化凉山建设添砖加瓦。
“70年凉山变化太大了。”悬崖村曾经的第一书记、现任昭觉县古里镇镇长的帕查有格在演出现场发出了这句感叹。他说,开幕式汇演中多次提到悬崖村实现“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跨越转变的故事,“我作为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感到自豪、荣幸,同时也对今后充满更加美好的憧憬。”
挂职布拖县副县长的成兵感慨:通过参加活动,了解了凉山的昨天,看到了凉山的今天,知道了凉山的不易,懂得了凉山的人民,增强了继续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的信心。
“感人、传承、奋进”
希望用作品向扶贫干部致敬
“感人、传承、奋进”,庆祝大会结束后,执行总导演任胜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用这三个关键词表达了内心的感受。
作为《难忘一千天》的策划者之一,任胜表示,之前采风过程中,他和团队一起去了扶贫博物馆,了解到许多扶贫干部的故事,“有一些人牺牲在了扶贫路上,非常感人,我们也想给他们留下一点什么,所以和作词作曲家一起创作了这首《难忘一千天》。”
这个作品也是任胜最满意的作品之一,“一百个扶贫干部,只是众多扶贫干部中的一部分,希望用这个作品向他们致敬。”
“绿水青山来作伴嘛,金山银山也不换。”正如歌曲《金不换银不换》的歌词所唱,在“绿色崛起”篇章中,经过精心装饰的一辆辆三轮车,满载着盐源苹果、会理石榴、普格黑猪开进了会场,这是凉山州打造“天府第二粮仓”的生动展示。
“做一场凉山人民喜欢的庆祝大会。”演出总导演秦新民说,他曾多次带着团队深入凉山各地采风,深刻感受到了凉山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带着对凉山的这份感情,他们全新创作了《凉山明天更美好》《情深意更长》等多首歌曲。
秦新民表示,凉山70年巨变离不开党的领导,凉山各族人民心怀感恩,同时带着这份感恩“再奋进”。走过70年光辉岁月,凉山正走上一条金光大道,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席秦岭 周翼 罗石芊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