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星巴克中国首家非遗概念店亮相北京,巨幅蜡染艺术品将星巴克染成了“靛蓝色”,这一独一无二的第三空间,至今仍吸引着各方顾客前来打卡。
如今运营已满一年,这家门店依旧客流不断,热闹非凡。一年前星巴克所希望搭建的“文化桥梁”实现了吗?当年的初心和愿景还在继续吗?蜡染合作社乡村妈妈的生活有变化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隐藏在咖啡师、非遗传承人和门店顾客的故事中。
顾客拿画笔记录咖啡文化时光
作为非遗概念店的店经理,李晓蔚参与了门店从0到1的全过程,这一年,他已经记不得做过多少次门店介绍,但只要讲到咖啡和蜡染,他的眼神依然散发着热情和自豪的光芒。
提到这一年发生了哪些难忘的故事,他迫不及待地晒出三幅水彩画,“这都来自顾客宋先生的礼物,有时候活动结束后他会把作品分享给我。”晓蔚说水彩画中所展现的非遗文化活动,这一年门店做了近50场,几乎每周都有,“在这里,我们和顾客一起探索咖啡和非遗文化。尤其影响着更多的年轻人。”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中学老师,在体验完非遗主题活动后,将她的感受分享给了她的学生,希望为孩子们拓展知识的边界。还有一群大学生,对吧台的整幅蜡染画布十分好奇,拉着晓蔚问了很多问题,并告诉他,这一场体验给他们的毕业设计带来了新的灵感。
乡村妈妈开出第二间蜡染工坊
来自贵州丹寨的蜡染非遗传承人杨而报浪,是首家非遗概念店重要的“合伙人”,店内主打墙面的巨幅蜡染艺术品就是出自她的合作社,而她也是星巴克乡村女性赋能项目——“乡村妈妈加速计划”的受益人之一。去年12月份她第一次来到门店,通过8场非遗文化活动,与上百位顾客结识。“咖啡离我很遥远,蜡染离北京的顾客也很遥远,但在这里,我与顾客、咖啡与蜡染相遇了。”
谈起这一年的变化,杨大姐用“好事连连,越来越好”来总结。最开心的是女儿晓丹决定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和她一起学习管理合作社。另一件让杨而报浪开心的事情是她的第二家蜡染工坊在今年9月顺利开业,在当地政府和像星巴克为代表的企业和社会各界公益组织的支持下,杨大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意订单也越来越多。
伙伴自创饮品 致敬非遗概念店
非遗概念店最重要的主角之一是门店的伙伴,他们以极富创意和活泼的方式,将他们这一年的感受,融入到了三杯自创的饮品中。
白桃乌龙茶与六金酒的特调饮品“融合”,口感层次丰富,诠释了星巴克伙伴姜森对这家门店的理解和体会。“融合,也是非遗概念店的主题,在这里,咖啡和美酒融合,非遗文化和现代都市融合,这样的门店内核,让我感到手中的咖啡更有意义了。”姜森说。
经历14小时萃取的冷萃咖啡,和杏仁味利口酒的完美组合,这款“邂逅”的每一口都会唤醒陈淳的记忆,就像美好的邂逅。对于伙伴陈淳而言,在门店工作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很多有爱的顾客,温暖的邂逅瞬间,勾勒出这一年的工作时光。
“传承” 是伙伴泽琳用多种基酒调配出小时候酸梅汤的味道,自创出了一款既传统又时尚的饮品,风味独特。“我是星巴克的咖啡师,也是调酒师,更是非遗文化的传播者。”泽琳在咖啡教室活动上,喜欢这样和大家介绍自己。一年来,她不仅每天学习咖啡、调酒,也学习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希望更好地与顾客交流和介绍。
在去年的开业庆典上,星巴克方面曾表示,这家门店将作为一个窗口,向更多都市年轻顾客传播非遗文化,搭建一座联结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桥梁,为一杯咖啡时光,融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希望非遗文化和咖啡的故事可以长久传承下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