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报告(2022)》显示,各学段劳动教育教师普遍存在较大缺口。初步测算,小学学段缺15.8 万名劳动教育教师、初中学段缺6.3 万名、高中阶段缺3.4万名、普通本专科缺6.1 万名。由于没有专业的师资,很多学校只能找其他学科老师来充当一下劳动教育教师。
专任师资缺乏是劳动教育独立成课后面临的现实问题。从今年9月秋季新学期开始,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根据最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在没有专任师资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劳动教育走形式,或者被其他学科教学挤占?因为由其他学科老师上的劳动课,搞不好就会变为以劳动课名义上了一节其他学科的课,这也是以前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被弱化、边缘化与被挤占。
在专任师资缺乏的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就必须强调“全员参与”,形成“全员育人”的意识。这包含三个层次。首先,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各科融合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应该有专任师资,但在当前,由于中小学教师编制问题,要求所有学校都配齐劳动教育专任师资,并不现实。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劳动课教师,并非不可,但是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进行劳动教育的专业水平,保障劳动课必须进行劳动教育,不能被其他学科教学挤占,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引入校外第三方力量,拓宽劳动教育资源,聘请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
每个学科其实都包含劳动教育的内容,如科学课的实验环节,就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应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在学校教育中整体推进劳动教育。202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这意味着,劳动教育不只是劳动课老师的事,而是所有教师都要参与的教育。
其次,要课内、课后结合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就是独立成课,并做到每周一课时,也不能指望只通过这一节课,就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有关调查显示,不少接受调查者认为,真要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技能,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只在教室里上劳动课,劳动教育可能起不到真正的效果。独立成课的劳动课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和龙头,除了上好这一节课之外,还必须与学校的社团活动、课后服务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重视培养的自主生活、自主管理能力,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再次,要“家校共育”推进劳动教育。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一个基本的道理是,如果学生在家里连基本的家务劳动都不做,全部由父母包办,学校这一堂劳动课,是难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的。对于劳动课以及劳动作业,学生也会采取应付的方式对待。为此,必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要求家长重视孩子的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对待劳动教育,要避免学校把劳动教育任务交给家长,由家长监督学生“打卡”,这会增加家长的负担与焦虑;也要避免家长漠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做形式主义应付。要真正形成家校合力,各司其职。
劳动教育“独立成课”,是转变育人理念、育人方式的重要信号,即基础教育要“五育并举”,必须重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教育。这要求所有学校老师、家长,必须有健康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也要加强对老师和家长有关劳动教育的教育、培训,从这一角度说,推进劳动教育,要全员参与,也是对全员的教育。
文/蒋理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