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宋代钜鹿故城文物修复了解早期瓷器修复方法,科学分析郎世宁的《松鹤回春图轴》,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助力文物保护…… 8月10日,“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本次展览系统梳理了国博百余年来在文保方面取得的成果。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历经110年的发展,国家博物馆文保院已成为集文物检测、研究、保护、修复和复制于一体的现代化文物保护机构。
本次展览分为“业界先声”“巧技天工”“斐然成章”“敏行致远”“观往知来”五个部分,其中包括多项精彩案例:如“宋代钜鹿故城文物修复。钜鹿故城位于今河北省巨鹿县西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因黄河决口而被淹没。1915年前后,故城所在地时有宋代古物出土,此后渐有盗掘之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于1921年委派裘善元等人前往调查,发掘了宋代董、王两处民宅,获得瓷陶杂器二百余件,陆续对部分文物进行妥善修复。这是国博早期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案例,此次展览选取了一组实物,从中可以看出早期瓷器修复的理念与方法。
在金石传拓方面,国家博物馆的金石传拓源自金石名家周希丁先生,其弟子傅大卣先生作为国博顾问授徒传艺,几代人先后为国家博物馆传拓“后母戊鼎”“虢季子白盘”“大盂鼎”青铜重器等文物千余件,对展览、研究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本展览展出了 “后母戊鼎器形花纹拓片”等珍贵拓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形式力求新颖,通过营建修复、复制场景以还原传统文物保护技艺,设立观众互动区以体验文物保护过程,选配多组实验专用仪器以提升展览的专业性。展览既解读了文保工作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也注重文物保护知识传播的科普性,努力打造全景式、深学术、宽艺术的完整呈现,将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呈现给观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