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聚焦年中数据:中国经济迎难而上企稳回升
人民日报 2022-07-16 08:00

夏粮喜获丰收,物价总体平稳,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两个月下降,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7月15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增长0.4%。

“这是在4、5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下滑的背景下取得的,应该说非常不容易,体现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在7月15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对经济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在1—2月份经济恢复整体上好于预期的情况下,3、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明显。

面对明显加大的下行压力,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出台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稳住了经济大盘,推动二季度经济实现了正增长。

“5月份以来,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有效实施,国内疫情防控总体向好,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积极变化明显增多。”付凌晖说。

主要指标企稳回升。从生产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上月加快3.2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由上月下降5.1%转为增长1.3%。从需求看,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上月下降6.7%转为增长3.1%;出口增速也比上月加快了6.7个百分点。

价格形势总体稳定。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和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对国内输入性通胀影响加大。应对风险挑战,我国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抓好粮食和能源生产,保障了国内市场价格总体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1%,保持基本稳定。“我国价格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8%以上的涨幅水平,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和民生改善。”付凌晖说。

就业民生得到保障。受疫情冲击等影响,今年以来就业压力陡然上升,居民增收困难加大,民生保障难度增加。针对突出问题,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大稳就业的力度,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5%。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3%,快于经济增速。

外贸出口韧性显现。今年以来,世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全球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但是我国外贸进出口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短期冲击等不利影响,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增长13.2%。

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创新引领持续增强,升级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新动能较快成长,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均保持较快增长。绿色转型持续推进。上半年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11.2%和31.8%。

“二季度我国经济克服多重压力挑战,主要指标止住下滑态势,实现企稳回升。”付凌晖说。

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经济已经出现积极变化

今年上半年,疫情对部分地区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二季度,上海、吉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3.7%和4.5%,上海、吉林城镇调查失业率为12.5%和7.6%,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应该看到,疫情的冲击影响都是短期的、外在的,不会改变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大的趋势。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经济已经出现积极变化。”付凌晖说。

尽管二季度部分地区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大,但是从月度来看,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企业复工复产加快,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

看生产,6月份,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和6.3%,上月分别为下降30.9%和4.9%。

看消费,吉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月份增长5.5%,上月为下降1.5%。

看就业,上海、吉林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比上月下降9.7和0.8个百分点,说明这些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经济恢复在稳步加快。

“总的来看,我国多数地区经济总体稳定,中西部增长快于东部,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付凌晖介绍。

从增速看,二季度,31个省份中,有26个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增长。

从就业看,二季度19个省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部地区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从价格看,大部分地区物价涨势温和,二季度30个省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低于3%。

从地区看,6月份,31个省份中,21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上月回升;30个地区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上月回升。

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二季度经济保持正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付凌晖说,目前全球经济滞胀风险在上升,国内经济恢复还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特点没有变,“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经济运行有望逐步改善。”

大国经济有韧性。我国经济规模依然可观,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上半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56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接近20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2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尽管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了21万亿元。“这些都增加了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信心。”付凌晖说。

需求恢复有潜力。从投资来看,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快,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提速,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有望增强。从消费看,线下消费场景渐次复苏,促消费政策发力,消费有望继续恢复。从出口看,长三角等地区进出口较快恢复,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贸保稳提质具有较好基础。6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14.3%,比5月份进一步加快了4.8个百分点。

生产回升有支撑。从工业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至3.9%。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逐步打通,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带动作用有望进一步增强。从服务业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6月份服务业生产由降转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了1.3%,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行业恢复势头比较明显。

创新发展增动力。在疫情条件下,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新产业新动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恢复。二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高于GDP增速7.2个百分点。

宏观政策有保障。二季度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33项稳增长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目前,基础设施投资明显加快,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显著回升,制造业PMI、服务业PMI重回扩张区间,表明市场信心不断增强。

“下阶段,大规模留抵退税、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等政策效应会继续显现,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发展。”付凌晖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政策效应显现,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发展韧性足、改革红利多、治理能力强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新华全媒+|延续回升态势 全年目标有望顺利实现——聚焦前11个月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新华社 2024-12-16
国家统计局:11月经济运行“生产升、需求增、就业稳、市场暖、质量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6
经济日报解读中国经济半年报:我国经济整体回升向好
经济日报 2023-07-18
人民日报头版: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显韧性
人民日报 2023-07-18
5月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 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证券时报网 2023-06-16
新华每日电讯聚焦前四个月中国经济走势:经济运行恢复向好
新华每日电讯 2023-05-17
国家统计局:今年前两月我国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5
人民日报:一份殊为不易的成绩单
人民日报 2023-01-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