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原文
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做实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双报到”机制。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促进村级组织分类提升。坚持分类指导、精准发力,统筹推进机关、国企、学校、公立医院等领域党建工作,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完善市、区两级“两新”工委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探索党建引领行业治理有效途径。全面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纵览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基层治理也是频繁出现的“热点词汇”。《报告》的第十一部分“全面加强党对全市各项工作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专门论述了如何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出现在《报告》第十一部分中的这句话,是对如何“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生动概括。
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报告》给出了“做实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双报到”机制等具体路径。此外,《报告》还就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党建引领行业治理的有效途径做出部署。
《报告》擘画了党在基层的治理路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始终注重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等等无不是党扎根基层、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生动例证。在去年4月中央审议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中,也明确了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报告》中强调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刻地呼应了党的人民性、组织力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路径设计。
《报告》中强调的基层治理中的“党建引领”,“引”字的内涵,就是要牢牢把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各方因素都放进一个“网底”里统筹安排。“领”字的要义,则是要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治理工作中,捋顺关系,找到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基层党务工作一本通》介绍,党在社区的基层组织共有六项基本职责,可以概括为基层党组织宣传、统筹、服务、组织动员四种能力建设,也是实现党在基层治理效能的四种路径安排。
结合北京的基层治理实践,从十年前的网格员、小巷管家的“点”上布局,到近年来12345解决纵向“线”的问题,再到2017年起“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打破部门领域解决“面”的问题,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在宣传、统筹、服务、组织动员等方面全域覆盖、导航把脉。
为大型社区基层治理体系设计路径
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居民共治,这是《报告》勾勒出的大型社区基层治理路径。丰富的基层治理工作实践可以充分印证,基层党组织发挥协调各方的作用,通过积极沟通和搭建平台,可以有效地促成这一路径的实现。
北京青年报记者曾经就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北京多个社区进行案例调研,发现社区党支部书记们几乎人人练就一手善于沟通的本领,有的是凭借“跑断腿”的真诚消解居民急难愁盼;有的是凭借“拉家常”的亲切“融化”社区的矛盾点。
从搭建平台上看,有基层党组织搭建“新媒体议事平台”,例如在丰台区方庄地区紫芳园社区搭建的“掌上四合院”,东城区东花市街道也借助“花伴儿”APP,大事小情,一键 “接单”;还有基层党组织搭建“实体议事平台”,例如朝阳区安贞街道安贞西里开辟的“书记工作室”;更多的社区基层党组织则搭建“机制型平台”,例如去年海淀、昌平、朝阳三区五个街镇签署《跨域社会治理合作协议》,通过党建引领机制,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协调百姓停车难。
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可以看到,共建共治共享是手段,“努力让城市生活更便捷、更舒适、更健康、更美好”是目的。这也是《报告》里指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超大城市治理思路的体现。
基层党建如何促进乡村振兴
就基层党组织建设,报告还指出“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促进村级组织分类提升。”
“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共同富裕之路,是重要的“首都特点”之一,因此,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就为新征程上的北京工作赋予了特别的含义。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农民增收的实践中,北京已经做出了多种制度安排,例如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好土地等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通过劳动勤劳致富,引导农民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正如《报告》中指出的,乡村振兴,农村建设还有一个“整顿”(即开展软弱涣散村整顿)和“提升”(即促进村级组织分类提升)的过程。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这个过程,就是打造具有首都特点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的“善治”的过程。
从“整顿”的角度看,据《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安排,2022年北京计划持续整顿9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从“提升”的角度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今年还将充分发挥第六批671名驻村第一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善治”的新格局有三个特点——
一是保持班子人员稳定,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例如大兴区北臧村镇为了保证村“两委”班子的稳定性,在2021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探索“三步走”(三步走:报名需先登记、后提交、再填表)自荐程序,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人站到组织、群众面前来。此外,镇党委按照“一村一策,一事一策,一人一策”的方针,层层深入分析村情选情,逐村、逐事、逐人制定方案,做到有的放矢、深入考察、精准选人识人。在换届选举后,为了让村里工作高效衔接,去年退休下来的3位老书记还到镇成立的历史遗留问题工作专班任职,发挥经验丰富的优势,助力新任干部解决疑难问题。
二是创建精神文明建设有效载体,全面提升村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例如平谷区刘家店镇寅洞村就探索出生态文明积分管理制度,形成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村民以户为单位积分,对主动清理树枝、采取生态种植等正向行为予以加分,积分可兑换奖品,对“三烧”、垃圾不分类等负向行为进行减分走出了一条党员干部争相带头“得分”、村民群众自发积极“攒分”、社会主体参与监督“评分”、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加分”的“善治”之路。
三是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例如在海淀区苏家坨镇梁家园村,“大槐树”村民议事厅则是大伙心中的主心骨。村中心一棵400年的大槐树枝繁叶茂,夏天遮阴,秋天避风,村委会稍加改造,立上“村规民约”墙,写上“村民议事厅”五个大字,便是一处充满温情的村民议事场所。村党支部书记和两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担任带头人,时常召集村民代表到大槐树下议事。村内的大事小情,大槐树下议一议,事儿说透、说清了,人心也就捋顺了。
《报告》还指出,机关、国企、学校、公立医院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要统筹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要深入推进;市、区两级“两新”工委运行机制要不断完善;党建引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行业治理途径要不断探索。纵观《报告》字里行间对“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部署,我们不难看到一幅基层党组织“城头铁鼓声犹震”的“斗志图”,感受到一种基层党务工作者们“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经验策”,体会到一种“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务实工作作风。党在基层永远扎根,鲜艳的党旗便永远飘扬。
亮点解读
街道办事处条例
《报告》原文: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落实街道办事处条例,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化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解读:2019年11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20年1月1日起,《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街道办的地方法规。《条例》明确了街道办的七项职权和七项职责,为基层减负的同时提供多方面保障措施:《条例》为街道赋权,街道办可统一领导区政府派出机构;为街道“撑腰”,建立工作人员容错纠错机制鼓励作为;为街道定责,清单外事项不接受“甩锅”;为基层减负,不得违规要求社区填表报数;此外,《条例》还将“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正式入法。
这部《条例》是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有效地解决街道办事处职责不清、权责不匹配、统筹协调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依法保障街道办行使职权,标志着北京市的街道办事处工作全面驶入法治轨道。
韧性城市
《报告》原文:积极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构建韧性城市指标和标准体系。完善城市防灾空间格局,统筹应急避难场所与市政设施建设,促进人防设施军民兼用。推动燃气等城市管道更新改造,提升城市生命线工程应急保障能力。加强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强化极端天气风险防范应对。
解读:“韧性城市”是指城市在面临自然和社会压力冲击,特别是遭受重大安全事故、极端天气、地震、洪涝、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凭借其动态平衡、冗余缓冲和自我修复等特性,保持抗压、存续、适应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北京作为首都和超大型城市,地位特殊、受关注度高,城市系统复杂,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多,遇到灾害容易发生链式反应和放大效应。
去年年底,本市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城市“硬件”和“软件”,提出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统筹拓展城市空间韧性、有效强化城市工程韧性、全面提升城市管理韧性和积极培育城市社会韧性等。
到2025年,本市将建成50个韧性社区、韧性街区或韧性项目,立足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领域,提升城市抗御重大灾害能力、适应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韧性城市建设典型经验。到2035年,韧性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抗御重大灾害能力、适应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显著提升。
城市更新
《报告》原文: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打造更多高品质活力空间。推动平房区院落申请式退租,完善“共生院”模式。持续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加大危旧楼房改建力度,支持老旧厂房、老旧楼宇改造和业态升级。
解读:北京的城市更新是千年古都的城市更新,是落实新时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城市更新,是减量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更新。当前,北京正立足特色,统筹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激发城市活力、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绿色低碳、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北京的城市更新主要是对城市建成区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的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严控大拆大建,严守安全底线,严格生态保护,是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报告指出,未来本市将持续推动平房区院落申请式退租,完善“共生院”模式。持续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加大危旧楼房改建力度,支持老旧厂房、老旧楼宇改造和业态升级。推广“劲松模式”“首开经验”,鼓励支持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出新机制。
此外,根据市发改委在今年年初的发布,今年本市将释放城市更新投资,重点推进城市更新领域综合配套改革,整体连片实施隆福寺、王府井、中关村西区、三里屯北区、南中轴-大红门、通州老城“双修”等一批特色鲜明、带动作用强的城市更新示范工程,力促城市更新形成千亿规模的投资增长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蒲长廷 赵婷婷 王斌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