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在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中唱主角的定向增发,今年上半年频频出现“撤单”的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今年以来有60家上市公司发布定增终止公告(剔除配套融资、收购资产),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有47家公司为主动终止定增,13家公司为定增批文到期。
多家公司在终止定增预案后,很快推出了新的再融资方案。除了简易程序定增,可转债也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新选择。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通过可转债完成的融资金额占同期再融资市场(定增、可转债、配股)的34.4%。
市场环境成主因
6月9日,手持定增批文的绿康生化公告,公司未能在证监会核准发行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发行工作,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到期自动失效。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绿康生化在内,今年上半年未能在批文有效期内完成定增的公司有13家,数量远超2021年同期的5家。具体来看,这13家定增批文到期的公司过半数市值在50亿元以下,大部分募资金额上限不超10亿元,所属行业有医药生物、电气设备等等。
对于定增的“无疾而终”,公司给出的原因多与市场环境和融资时机等相关。如舒泰神在2月18日的公告中表示,公司取得批复后,会同中介机构积极推进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各项工作,但由于资本市场环境、融资时机等发生变化,公司未能在批复文件有效期内完成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宜。
然而,就在2021年9月,舒泰神相关负责人还在被问及定增进展时表示,定增正处于路演环节。据悉,舒泰神原本计划定增募资不超10.8亿元,用于创新药物研发项目及舒泰神医药产业园(1期)建设项目。
种种案例折射出定增市场变化——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市场认不认。据开源证券研报,目前新发定增融资预案持续处于高位且以市场化的竞价定增为主。但因市场低迷背景下需求下滑,今年以来定增发行难度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项目发行失败案例占比41%,定增发行失败率在2022年4月再创新高。
一家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介绍,这一方面是因为之前A股市场出现较明显的调整,很多公司股价处于下行趋势,容易出现定增价格“倒挂”或是折价空间有限。这提高了投资人的决策难度,从而影响其参与这类中长期投资的意愿。加上部分公司或受基本面波动影响,发行起来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是需求端的变化。“这几年定增主题基金的产品明显减少,部分国企财务公司对定增的投资也有所收紧。”上述基金经理说,“现在我们公司专门投资定增的产品也比较少。”
“今年上半年有不少上市公司来找过我们,不过我们今年以来还没有认购过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基石资本合伙人陈延立表示。
多公司另谋融资途径
除了因批文到期失效,今年以来还有47家上市公司主动终止定增,其中5月至今就有15家。除了因自身情况变化无法满足定增规则要求,上市公司终止定增的原因大都与行业情况、市场环境、项目情况、融资时机有关。
部分公司在终止定增预案之后,很快便推出新的再融资方案或是另谋融资途径。如科达制造在终止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后,表示拟筹划公司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事项。
国立科技则在6月3日终止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的同时,决定筹划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国立科技表示,这主要是出于资本市场环境,公司融资周期和资金安排,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产业化建设项目涉及环保批复审批流程较为复杂等因素考虑。
原先,国立科技拟定增募资不超5亿元,用于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产业化建设项目、生物降解材料研发项目等。在6月3日发布的简易程序定增预案中,国立科技的募集资金总额已调整为不超5500万元,募资用途仅有生物降解材料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浙矿股份、三房巷、长城科技在放弃定增事项后,将目光投向可转债。以三房巷为例,此前公司计划定增募资不超45亿元,用于江苏海伦石化有限公司PTA技改扩能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终止定增后,三房巷宣布拟通过公开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25亿元,用于江阴兴佳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0万吨绿色包装新材料项目和江苏兴业塑化有限公司年产150万吨绿色多功能瓶片项目。
“现在多家投行已达成共识,只要上市公司具备发行可转债的资格,一定是优先建议发行可转债。”联储证券总裁助理尹中余表示,虽然可转债的审核要求、发行周期等高于定增,但是可转债方案只要拿到了批文,基本上不存在发不出去的问题。
可转债日渐受青睐
这两年,可转债正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途径。
Wind数据显示,按发行日统计,今年前5个月有48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发行规模合计约1014亿元。同期,已有94家公司完成定增,合计募资约1460亿元;6家公司完成配股,合计募资约466亿元。
由此看来,在上市公司2940亿元的再融资规模中,通过定增和可转债完成的融资金额分别占49.6%、34.4%。这两项指标在2021年同期占比分别约为71%、28.6%。
陈延立表示,从投资者角度看,可转债兼具债性和股性,没有锁定期,且参与门槛不高,更利于部分资金进行决策。因此,在市场较低迷时,可转债发行相对容易。但长期来看,可转债和定增的冷热都是阶段性的。“定增毕竟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在市场回暖时,融资效率会更高。”
“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能发行可转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定增仍是其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尹中余认为,如何缓解这部分企业直接融资的难度非常重要。
尹中余建议,可以考虑发起设立一只300亿元至500亿元规模的投资基金,专门参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定增。当企业出现募集资金不足的情况时,该基金可按照该上市公司已经落实的市场化投资机构认购规模的一定比例参与股份配售。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