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瑜伽课。
老师让大家“双莲花盘坐”。
有一些学员能很轻巧地做到。
但其他学员就非常地吃力,她们要么是脚踝痛,要么是背打不直,要么就是坐着难受。
我自己有了练习的经验后发现,但凡做着轻松的体式,多数是真正掌握了的。
虽然能做到却要忍着疼痛感去硬拉的,大抵都是身体不够柔软和灵活。
其实,真正学会的标准,不是你能做到,是你感到不费力。
但凡你觉得不舒适的地方,恰恰是你尚且需要用功的地方。
2
我常会在朋友圈,看到一些晒早起读书打卡的照片。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但对我来说,是不需要这样的。
或许已经过了“被动读书”的阶段,我不再需要旁人的监督,甚至不再需要自己的提醒。
读书对我来说,是每天必做的事,跟吃饭一样简单。
所以,我并不需要在这读书这件事上,花费太多的意志力。
也不需要在手机和读书中,做看似艰难的选择,因为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个问题,也并不艰难。
我喜欢读书的最大动机,更多不是自律逼着我读,而是因为内在的快乐驱使我去读。
一个人真正养成一个习惯,他的感觉也应该是不费力的。
也许在起步阶段,他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但真正深入以后,他根本不需要所谓咬牙的坚持和硬撑。
3
有时,当我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时,突然想分享给其他人。
可此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我想都不用想就发的人,通常是关系最好、相处最舒服、甚至是最无需有任何的防备。
再三犹豫的都是一些费力的关系,担心发了显得尴尬,担心对方并不感兴趣,甚至担心打扰到别人。
或许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其实,真正好的关系,是很轻松和随意的。
你想说话时就说,不用担心说错话,你觉得无趣时,一句话带过也不担心对方会多想,甚至你不想回时也可以置之不理,更不必担心对方从此不理你。
但凡需要费心去维系的关系,大抵都很难真正维系下去。
4
在这个世上,真正对的人和对的事,都不需要太用力去促成。
所谓的不用力,不是不努力。
而是在你感到吃力时,就说明了你的功夫还不够,习惯还没真正养成,关系还没那么好。
就如真正的高手,在做事时,总是显得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甚至举重若轻。新手即便使出了浑身解数,却总是不得要法。
任何客观的规律,没有简单和艰难的区分。
因为所谓的难易程度,是因人而异的。
一件事你曾经觉得难,后来觉得不难,不是事情的难度降了,是你的能力提升了。
珠峰高达8484.86米,你攀登不上去时,觉得它很难。当你攀登上去后,就觉得不难了,但此时珠峰还是8484.86米。
所以,当你觉得“难”时,要把更多的焦点放在反省自己上,而不是去责怪事情本身。
本质上,任何对的感受,都是轻松的。
只有当能力与欲望不匹配时,你才会觉得难和痛。
作者:李思圆,微信公众号:温暖的女子(ID:wennuan-312),新浪微博:@饮水-思圆。
编辑/王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