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生颇为传奇,农村出身,十年七迁,连升十级。
毛泽东曾评价他:“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但相比他的功绩,他的做人做事之道,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01、心存敬畏
曾国藩做事常怀敬畏之心,事必躬亲,从不敷衍了事。
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工作,公文都是自批自拟,很少假他人之手。
军务和政务上也是如此,直到晚年右眼失明,依旧坚持熬夜批阅。
他任直隶总督时,结过的案子更是有四万一千多件。
曾国藩做人更是心存敬畏,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
成为朝廷重臣之后,在下属面前依然彬彬有礼,不摆架子。
“心存敬畏”并不是胆小怕事,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我们更要心存敬畏。
保持着谦逊平和,不分心,不浮躁,坚守做人做事的底线。
一个缺少敬畏之心,毫无底线的人,最终一定会自食其恶果。
02、言有所戒
年轻时的曾国藩,很喜欢和人争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一次曾国藩父亲过生日,曾国藩的好朋友郑小珊前来祝寿。
当时的曾国藩刚入翰林院,得意忘形,拉着小珊夸夸其谈。
他有的说没的也说,不知哪句话惹恼了郑小珊,郑小珊愤怒离去。
在父亲的生日宴会上,惹得好友愤然离席,曾国藩被父亲批评了一顿。
事后,曾国藩也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在日记中列出了自己的三大错:
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
二是嘴上说话没有把门的;
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
此后,曾国藩不仅自己以“多言”为戒,还常常劝子弟“戒多言”。
“戒多言”是一种遇事不纠缠、少争论的智慧,可以避免祸从口出、乱从口出。
言多之人,往往少思,这样就很容易出错,还会得罪人。
少言之人,显得沉稳谦逊,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
03、行有所止
人生在世,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绝对不能做。
如果一件事情触碰到了底线,违背了原则,那就一定不能去做。
曾国藩在官场人脉很广,经常会有人带着礼物来拜访他。
他不想违背自己的原则,也不能拂了别人的面子,通常只挑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留下。
鲍超曾送他十六包金银珠宝,但他只从中挑了一个小毡帽收下。
近权势名利,而不为之动心者更清高;
通计谋权术,而不去使用则更可贵。
人生在世,总有些原则要坚持,所以面对诱惑时才会有所“止”。
“止”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原则、有底线,懂得适可而止。
人情世故很难应付,但无论如何,都别忘了自己的初心。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