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红门镇生活垃圾分类中心,眼前展现的场景很像快递分拣中心——红黄相间涂装的设备全力运转,一条条传送带之间,有4个类似“驾驶舱”一样的透明方盒子,盒子里装的4个AI智能分拣机器人正在快速地用吸力枪和爪子在传送带上挑选可回收物品,并投到可回收物的通道里。据了解,每台机器人每分钟可分拣物品70余件、成功率超90%。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进行了4个月的试运行后,今年3月初,大兴区国产智能垃圾分拣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位于西红门镇生活垃圾分类中心,占地1.6万余平方米。生活垃圾分类中心每日分拣量可达180吨,可以满足全镇生活垃圾处理需求,实现垃圾不出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0%。
据悉,西红门镇生活垃圾分类中心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引入了4台AI机器人,专门把混在其他垃圾中的可回收物筛选出来,实现精准分类,并把厨余垃圾制成有机肥,把其他垃圾制成衍生燃料供水泥厂、发电厂节省燃煤,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助力实现“碳中和”“碳达峰”。
通过提前植入垃圾分类大数据和海量训练,利用云端大脑实时与AI机器人进行数据共享和远程智能提升,可有效提高分拣准确率。目前,西红门镇生活垃圾年处理量可达9万余吨,分离出高低值可回收物3万吨,厨余垃圾和筛下物1.5万吨、RDF(垃圾衍生燃料)燃料棒5万吨,减少煤炭资源消耗约10万吨。经测算,每年可直接节省财政支出约2700余万元(按300元/吨垃圾处理费计算),同时,因大幅减少生活垃圾二次转运,每年可额外节约燃油消耗11万升、运输费用500万元,垃圾资源化利用每年可收益约1200万元。
“近年来,西红门镇持绿色低碳发展,创新环境治理模式,立足现有基础、发挥产业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开展‘绿色当铺’‘垃圾分类进社区’等主题活动,激发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打造‘无废镇’新样板,开启‘无废’新生活。”西红门镇副镇长徐可表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供图/大兴区政府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