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夕照,远浦归帆,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鱼米之乡”洞庭湖的美与“渔”字密不可分。竭泽而渔,非法捕捞,近年来,洞庭湖渔业资源衰退,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21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禁渔后,洞庭湖发生了哪些变化?上岸后,渔民如何开始新生活?鱼不能捕后,爱吃鱼的人们如何找到“一口鲜”的美味?记者近日在洞庭湖区实地走访,找寻问题的答案。
生态恢复:从“舱无鱼”到“鱼跃舱”
“突突突”,巡逻船的响声打破了洞庭湖的平静。湖南省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的何大明和何东顺父子俩站在船上查看情况。和几年前相比,湖里的船只已经少了太多,和他们做伴的是水里不断往船舱跳的鱼儿。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经济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重要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因渔业资源丰富,这里有“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基因库”的美誉。曾经,“鱼满舱”是洞庭湖常见的丰收美景。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洞庭湖渔业资源显著减少。来往的渔船里,船舱的鱼逐渐从大鱼变成小鱼,有的时候船舱空空如也,“鱼米之乡”陷入困顿。
2021年1月1日零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洞庭湖水生生态加速恢复,洞庭湖部分区域鱼类数量快速增长。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对洞庭湖进行的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科学考察结果表明,洞庭湖水域全面禁渔取得了初步效果。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2021年监测到的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了近30种,其中鳤鱼再现洞庭湖。
岳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黎朝晖说,当地对长江江豚主要活动区域坚持每天开展一到两次的巡湖活动,并制定救护预案,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护受伤长江江豚。
“值得欣慰的是,2021年长江江豚分布区域已从东洞庭湖扩展到南洞庭湖等水域。”黎朝晖说。
渔民跨界:从“水上漂”到“网上红”
“欢迎来到胖姐的直播间,有不了解的可以发文字过来,胖姐给你们讲解!”熟练地打招呼、流利地介绍,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六门闸社区的渔家女刘晓云正在自己的抖音直播间和粉丝进行互动,直播间生意很红火。
君山区长江岸线长44.1公里,是长江流域和洞庭湖区全面禁捕退捕工作的重点县区,有建档立卡退捕渔民839人。
“洞庭风干鱼”是君山区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也是渔民的传统手艺。上岸后,如何帮助渔民把风干鱼推得更远、销得更多,君山区实施“百村千人”直播带货人才培养计划,助推渔民创业增收。
“现在晒的鱼不是洞庭湖的‘湖鲜’而是养殖鱼了,凭借手艺,我们晒的风干鱼总能不咸不淡、让人回味,有好多回头客呢!”刘晓云骄傲地说,2021年她的网络销售额达150多万元,六门闸社区网络销售额2800多万元。
夕阳斜照,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北小河退捕渔民新村里,几个渔民坐在门前悠闲地晒太阳。这里的人们世代以打鱼为生,浪大时在岸边搭个棚子躲一躲,慢慢形成村落。
上岸后,当地政府帮助渔民重新装修房屋,按照渔民的意愿,请画家绘上以鸬鹚捕鱼等渔民文化为主题的墙画。同时,在村里修建广场,运来健身器材,栽上花草树木,一个美丽清新的幸福屋场建成,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
渔民彭菊花和丈夫原本以打鱼和修理渔船为生,她最爱养花,但因为总要下湖,养在岸上的花没几天就干死了。
“现在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彭菊花说,现在房前屋后干净敞亮,她养了三角梅、康乃馨、茉莉、玫瑰花等。她在抖音等平台注册账号,直播养花等日常生活,获得了一众粉丝追捧。
鱼类供应:从“吃湖鲜”到“吃新鲜”
鱼是老百姓“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十年禁渔,给我国渔业养殖和老百姓水产消费带来巨大变化。记者采访发现,在洞庭湖,养鱼形式花样翻新,老百姓爱上吃鱼“新时尚”,甚至有人说“养殖鱼‘鲜’过野生鱼”。
在益阳市资阳区水韵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35岁的龚智诚选择了科技感十足的养殖模式——跑道鱼。在几条数十米长的水槽里,水流带动鱼不停游动,像跑步一样。通过电机控制,“跑道”内水流的速度和大小可以调节,将鱼群产生的粪污和饲料残渣冲刷到与水槽尾部连接的集污区内,里面的污水经过两个过滤坝和沉淀池、曝气池、净化池等系统,可以再次利用。“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保证鱼群始终有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而且在同等水域面积下,产量比过去多了一倍。”龚智诚说。
湖面宽阔、静水流深,在沅江市浩江湖琼湖渔场,职工们从“捕鱼人”转型“护水人”,除每日监测水质、打捞垃圾外,他们还找到了最好的帮手——鱼,以鱼类的“人放天养”作为净化水质的重要方式。
“所谓‘人放天养’,就是不投肥、不投饵,只放鱼苗在自然水域,让鱼自由生长。”琼湖渔场职工陈世宏说,以前浩江湖采用网箱养鱼方式,高密度投肥养殖导致水体污染,现在以鱼养水,一亩水面严格只投放20尾鱼苗。
湖美、人安、鱼肥,古老的洞庭湖正焕发新的生机。
文/卫燕、周勉、丁春雨
编辑/李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