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宋仁宗:欲采蘋花不自由
我们都爱宋朝 2021-12-12 12:00

仁宗皇帝一生的最爱张氏,亦即《清平乐》里的张妼晗,身后谥“温成”。出于叙述的方便,我们在下面的行文中称她为“温成”。

北宋皇祐六年(1054)正月,京师大寒、大疫,民有冻死、病死者,仁宗诏“有司为瘗埋”,又“令太医进方”,“和药以疗民疾”。他还取出宫廷所用犀牛角二本,让太医捣碎和药,其中一本为名贵的“通天犀”,内侍请“留供帝服御”,仁宗说:“吾岂贵异物而贱百姓哉?” 立命碎之。

可是天地不仁。仁宗宠爱的温成也不幸染上疫病,于正月初八病逝,年方三十一岁。仁宗悲悼不已,对左右絮絮叨叨:“昔者殿庐徼卫卒夜入宫,妃挺身从别寝来卫。又朕尝祷雨宫中,妃刺臂血书祝辞,外皆不得闻,宜有以追贲之。”

入内押班石全彬迎合仁宗的心意,提议用皇后的丧礼在皇仪殿为温成治丧,其他内侍亦都附和,只有入内都知张惟吉说:“此事须翼日问宰相。”

当时的宰相为首相陈执中,次相梁适。

当仁宗跟宰相说起石全彬之议时,梁适认为“皇仪(殿)不可治妃丧”,陈执中则不敢有异议。翰林学士承旨王拱辰、知制诰王洙等人也“皆附全彬议”。仁宗遂诏近臣、宗室皆入奠温成于皇仪殿。随后,复诏为温成之丧停辍视朝七日。这又是超越常仪的做法,庆历四年荆王赵元俨去世,朝廷也才“辍视朝五日”。殿中侍御史吕景初当即反对:“贵妃一品,当辍朝三日。礼官希旨,使恩礼过荆王,不可以示天下。”疏入不报。

正月十二日,仁宗又下诏,“追册贵妃张氏为皇后,赐谥温成”。次相梁适不是说“皇仪不可治妃丧”吗?御史官不是说贵妃只当“辍朝三日”吗?那就追册温成为皇后好了。

然而,曹皇后健在,却追册一名皇妃为皇后,以皇后的规格治丧,又是不合当时礼法的,所以,枢密副使孙沔一再上书,“数言追册温成于礼不可”,且称追册之举“皆由佞臣赞兹过举”,暗示首相陈执中是佞臣。

台谏官的意见呢?此时御史台已经改组,王举正于皇祐五年卸任御史中丞,现任权御史中丞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出身的孙抃。孙抃这个人与王举正有点相似,看起来是老实巴交的人,“笃厚寡言,质略无威仪,虽久处显要,循循罕所建明”。谏官韩绛因此反对由拜孙抃出任御史中丞一职:“抃非纠绳才,不可任风宪。”孙抃上手疏说:如果韩绛所说的“纠绳才”,是指“以能讦人为风采”,那么,“臣诚不能也” 。仁宗相信孙抃的为人,催促他赶快上任。

那么孙抃现在会不会迎合仁宗追尊温成的心愿呢?不会。他联同御史官郭申锡、毋湜、俞希孟等人,交章上疏,“奏请罢追册”。但仁宗心意已决,不听。孙抃、毋湜、俞希孟又提出辞职,郭申锡则请长假,“皆以言不用故也”。不过仁宗也没有批准。

同日,仁宗诏“禁京城乐一月”。显然,这位已经沉溺在悲痛中的君主不希望在他哀悼温成的日子里听到民间歌舞宴乐之声。

正月十九日,宰相梁适奉温成皇后谥册,于皇仪殿宣读册文。

册文追述了温成生前的种种美德,表达了仁宗对她的无限哀思。在温成生前,仁宗无法册立她为皇后,如今,温成已殁,仁宗决心成全温成生前的心愿,让她穿着皇后的礼服、以皇后的名义风光大葬。谁也不能阻止他的这一决心。

是夕,仁宗宿于皇仪殿,最后一次陪伴温成。次日乃是温成发丧之日,仁宗在殿幄换上丧服,目送温成的灵车出右掖门,暂寄葬于皇家奉先寺。

但在发丧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个意外——按预定的仪式,要由枢密副使孙沔读温成哀册,谁知孙沔坚决不读哀册,他说:“故事,正后翰林学士读册。今召臣承之,臣实耻之。” 根据惯例,正式的皇后发丧,都由翰林学士读哀册,今天凭什么让一名执政大臣给追册的皇后读哀册?

孙沔手执哀册,站在仁宗面前,援引旧例,力陈二府大臣为温成皇后读哀册万万不可,又说:“以臣孙沔读册则可,以枢密副使读册则不可。” 然后,将温成哀册放下,告退。宰相陈执中一听事情不大对劲,赶紧拾起哀册,读之,这才完成了读哀册的仪式。

正月底,仁宗通过中书给太常礼院发诏命,给温成皇后立忌。但礼官张刍等人“列言其不可”,因为给皇后立忌没有前例,于礼法不合。有人跟宰相陈执中说:“刍独主兹议,他人皆不得已从之尔。”意思是说,太常礼院其实并不反对为温成立忌,是张刍一人强烈反对而已。恰好这时张刍被发现犯了一个小小的过错,陈执中便借机将他贬为监潭州税,“欲绝礼官群议,借刍以警其余尔”。

枢密副使孙沔因指责陈执中为“佞臣”,与宰相撕破脸,亦不想呆在二府,乞外任,出知杭州。几个月后,梁适也罢相,罢相的原因倒与温成丧礼无关,而是御史马遵等人“弹适奸邪贪黩,任情徇私,且弗戢子弟,不宜久居重位”。梁适罢相后,接替次相之位的是参知政事刘沆。刘沆与首相陈执中都是赞同追尊温成的大臣。

不过,仁宗要给温成立忌,并非没有阻力。直集贤院刘敞便公开反对立忌:“太祖以来,后庙四室,陛下之妣也,犹不立忌。岂可以私昵之爱而变古越礼乎?”这个理由仁宗也难以反驳,不过他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诏礼院:太祖、太宗、真宗列位皇后“皆立小忌”,温成皇后亦立忌。

但此举又遭御史中丞孙抃等台谏官强烈抗议:“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故事,皇后不祔太室者,皆不立忌,此国家大典礼、大制度,陛下不可不遵守。……今因循之间,遽尔更改,中外闻听,咸谓陛下因温成而遂追及先朝诸后,布之诏命,则取四方之讥,书之史册,则贻万世之诮。” 迫于台谏官压力,仁宗不得不又诏罢立忌。

九月,温成皇后园陵即将建成,仁宗任命宰相刘沆为温成皇后园陵监护使,石全彬为园陵监护都监,刘保信为园陵同监护都监,主持温成皇后安葬礼。孙抃率御史官联合上书,反对宰相护葬皇后:“刘沆既为宰相,不当领温成皇后监护使。”又说:给温成立庙建陵,“皆非礼” 。奏章屡上,但仁宗这一回没有理睬。

十月初六,宰相陈执中率百官至奉先寺祭奠温成皇后,仁宗辍朝一日。次日,温成皇后下葬,仁宗登上西楼,望着灵柩出奉先寺,送往园陵安葬,忍不住怆然涕下,“自制挽歌词”,为温成送行。

温成生前,起居器用颇为朴素,也许是为了补偿她,仁宗用了很多奢侈品给她陪葬:“圹中皆以缕金为饰,又以锦绣、珠翠、金玉、衣服、什物以备焚瘗者,甚多”。谏官范镇上书说,这么做“于死无益而于生有损”,“请葬温成皇后罢焚瘗锦绣、珠玉,以纾国用”。仁宗“从之” 。

仁宗又让翰林学士撰写温成皇后碑文,请知制诰蔡襄手书,蔡襄是大书法家,“行草皆优入妙品”,“尺牍人皆藏以为宝,仁宗深爱其迹”。但蔡襄却拒绝手书温成碑文,说:“此待诏职也。” 待诏,即替皇帝提供绘画与书法服务的伎术官。蔡襄不愿意干这种技术活,而仁宗亦不能勉强他。

仁宗还为温成立庙于城南,“四时祭奠,以待制、舍人摄事,玉帛祼献,登歌设乐,并同太庙之礼” 。十月十六日,温成皇后神主入庙,仁宗又辍朝不视事,百官进名奉慰。

明年春正月,仁宗提出至奉先寺拜谒先祖神御殿,他心底的打算其实是想顺道到温成陵庙祭奠。转眼间,温成去世已经一周年,忌日到了,仁宗想去看一看。但台谏官一听就猜出了仁宗的意图:皇上“特行此礼,因欲致奠温成陵庙”耳。御史中丞孙抃、谏官韩绛、翰林学士欧阳修都上书劝阻:“陛下临御已来,未尝朝谒祖宗山陵,今若以温成故特行此礼,亏损圣德,莫此为大。”仁宗只能答应:“不复至温成陵庙” 。

数年后,嘉祐四年(1059),同修起居注张瓌又提出“乞毁温成庙” ,仁宗没有同意。嘉祐七年(1062)正月,谏官杨畋又进谏言:“去年夏秋之交,久雨伤稼,澶州河决,东南数路大水为灾”,为什么会有这般灾异?“《洪范五行传》曰:‘简宗庙则水不润下。’又曰:‘听之不聪,厥罚常水。’……陛下临御以来,容受直谏,非听之不聪也;以孝事亲,非简于宗庙也。然而灾异数见,臣愚殆以为万几之听,必有失于当者。”失当的地方,就是昔日给温成立庙,“以嬖宠列于秩礼,非所以享天心、奉祖宗之意也”。仁宗只好“改温成皇后庙为祠殿,岁时令宫臣以常馔致祭” 。

作为一位君主,仁宗可以合法地拥有多名妃嫔,但他对于温成的感情,毫无疑问不同于对其他嫔妃,哪怕是曹皇后,在仁宗心里的地位也不及温成。白居易《长恨歌》讲述唐朝杨贵妃之受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若移用来形容宋朝的温成皇后,亦是恰如其分的。

有了白居易一曲《长恨歌》,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传诵千年,宋朝却没有一人给宋仁宗与温成写《长恨歌》。这里也许体现了宋朝士大夫与唐朝诗人旨趣的差异,唐朝诗人是浪漫主义的,关注的是明皇与贵妃的悲欢离合;宋朝士大夫是现实主义的,关注的是仁宗对温成之宠爱会不会逾越了礼法的界限。

也正因为如此,当仁宗欲册温成为皇后、拜张尧佐为宣徽使时,总是引发士大夫的强烈抗议。即使是在温成病逝后,仁宗铁了心要弥补对温成生前的亏欠,但他每一道追尊温成的敕命几乎都受到反对,有一些做法,仁宗坚持不让步,但也有一些做法,仁宗却不得不向士大夫以及由他们解释的礼法作出妥协。而那些曲意逢迎仁宗的大臣,比如宰相陈执中、刘沆,则为士论所不齿,他们积极追尊温成皇后的行为,成为其人生履历的污点,多年之后,仍被台谏官、礼官拿出来非议。

唐人柳宗元有诗曰:“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仁宗对温成的感情,亦是如此。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历史|宋神宗是个怎样的君主?
我们都爱宋朝 2024-08-27
历史|大宋熙宁十年 那一场超大阵仗的送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7
历史|大宋熙宁十年 那一场超大阵仗的送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7
历史|仁宗的哀伤
我们都爱宋朝 2024-03-17
历史|那一回,苏辙在北京过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5
历史|那一回,苏辙在北京过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5
历史|黄博《如朕亲临:帝王肖像崇拜与宋代政治生活》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30
历史|温八叉与柳七郎:两位“异代同调”的词人
中华读书报 2023-06-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