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贴近生活的美育——厦门五缘实验学校打造“生活化美育”模式
中国教育报 2021-11-17 14:03

在第二十四届“鹭岛花朵”少儿文艺汇演评选活动中,学校舞蹈队参赛节目《新鞋子》荣获舞蹈比赛铜奖。

学校成立服装设计社团,图为社团学生设计的“百变服装”作品。

2021年2月,全国美术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美术教育》刊登了厦门五缘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五缘实验学校”)朱其凡老师撰写的《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线上美术教学实践探究——以〈家中随手拍〉一课为例》,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为基础,发挥美术学科实践性特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可行的线上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让美术为家庭生活带来“有用”的幸福感。这样基于真实情境涵养生活品位的线上课堂实例,已成为五缘实验学校生活美育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五缘实验学校做贴近生活的美育,打造“生活化美育”模式,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美术教学内容“生活化”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生活

在五缘实验学校,“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内容随处可见。

漆线雕是闽南地区独有的传统工艺,现在,其主要用于高端工艺品的制作。但在五缘实验学校,漆线雕工艺被学生用来装饰手机壳和文具盒,这项传统技艺正在悄悄地走进学生的生活,为学生们所喜闻乐见。

五缘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孙巧平说:“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的‘生活化美育’是指学校在美育过程中,做到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孙巧平介绍,学校“生活化美育”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美育内容;二是让美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美育活动更加“大众化”,做到人人能参与,人人能受教育。

一桌年夜饭,有鱼有虾,有红烧肉,还有青菜,这是五缘实验学校的学生用超轻黏土捏成的“食品”,这些作品摆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深受大家喜爱。学校美术教研组组长柯志超老师介绍,超轻黏土制作是学生的手工活动之一。他说,学生学习的手工技能,除了有漆线雕,还有衍纸、蛋壳贴画等,而这些艺术形式,都能够就地取材,做到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

五颜六色的纸,经过学生卷曲、弯曲、捏压、折叠,做成了昆虫、京剧脸谱、首饰盒等各种形象,让学生爱不释手,这是学校衍纸课的艺术魅力。

衍纸艺术虽然源自西方,但是作为校本课程,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加入中国元素,如青花瓷、脸谱等。这种中式衍纸作品具有很强的写意性,且色彩淡雅、造型简约含蓄,是“洋为中用”的创新艺术形式。

蛋壳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既容易收集,又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地方。在学校的蛋壳贴画课上,学生利用收集来的蛋壳,清洗、晒干、上色之后,在卡纸上绘制荷花图案,然后学生再将蛋壳贴在卡纸上,同时还尝试贴出有弯曲线条的花瓣。在学会基本的技能后,教师还让学生尝试运用鸡蛋、鸭蛋、茶叶蛋等多种颜色的蛋壳进行色彩搭配贴画,使画面更有层次感,学生还贴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这更让他们爱不释手。

学校依托省级课题“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绘本教学研究”(FJJKXB20-590),多学科融合、跨学校联合。课题主持人简韦华琦老师指导学生创作生活化绘本,如《战疫情,志愿红》《风一样的男生》等以师生生活为原型,融德育和美育为一体,颇具时代特色的绘本深受学生喜爱。

艺术社团“大众化” 表演形式“生活化”

社团是五缘实验学校学生接受“生活化”艺术教育的又一种重要形式。

学校成立服装设计社团,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这里设计属于自己的“百变服装”,开启对服装的寻美之旅。

社团成立之初,教师并没有让学生急于买布料缝制衣服,而是让学生借助1∶1的模特衣架,用大张的卡纸进行裁剪切割,再粘贴固定,并在学校艺术节上进行现场走秀表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校园中花草树木、风景特色、校徽和校训,都成为学生画在衣服上的元素。

在一节以植物为题材的图案设计课上,教师带学生到学校荷花池旁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写生,并提取荷花的创作元素,运用到不同风格的服装设计中。

学校收集生活中的旧包装纸、环保纸巾等,经过回收再利用,作为服装小样的设计图纸。活动中,教师还让学生对旧衣服进行回收利用,让学生选择旧衣服中比较独特的部分重新裁剪、缝制,巧妙改造成新的服装。

与此同时,学生还奇思妙想,为机器人、卡通形象设计服装。这些服装妙趣横生,让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施展。

除了服装设计社团,学校还有合唱社团、校管乐社团、校舞蹈社团以及芭蕾舞社团。现在,五缘实验学校的社团已经有75个。学校的这些社团,对于学生来说都可以“零基础”进入,学生在社团中陶冶高尚情操、净化心灵,从而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学校的各类音乐社团组建以来,坚持利用每周下午活动时间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让他们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为他们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之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让美育走近每名学生,让艺术教育走进每个班级,让艺术的阳光照耀到每名学生身上,这是学校美育的特色。“我们每个班都有合唱团,不管学生有没有良好的音乐天赋,大家都能在课余时间聚在一起,共同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五缘实验学校音乐教研组组长吴旭春老师说。在他的带领下,五年级(8)班代表学校参加市“鹭岛少年”班级合唱比赛并荣获二等奖。

学校每年会以年级为单位,选拔优秀获奖节目进入校级比赛,丰富多彩的群体性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艺术才华,营造了更加浓郁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在“生活化”表达中 实现“以美育人”

学校除各类艺术社团外,还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在2021年学校第十一届艺术节年级汇报演出上,五年级学生以“奏响红色旋律,献礼百年华诞”为主题,为全校师生奉上了一场艺术盛宴。汇报演出上,学生表演了钢琴独奏《我和我的祖国》、萨克斯演奏《月宫》、吉他弹唱《夜空中最亮的星》、歌曲《记忆》等节目,展现了学生爱党、爱国的火热情怀。

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表演需求,各个班级经常排演舞台剧,这些节目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学生用“生活化”的方式表演。在厦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少年儿童歌手赛中,学校的姚雨涵、吴梓铭两名学生分别获得儿童甲组、乙组一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的好成绩。姚雨涵和吴梓铭认为,学校的美育让他们在表演中感悟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受到熏陶和教育,受益良多。

2021年5月,在第二十四届“鹭岛花朵”少儿文艺汇演评选活动中,学校舞蹈队参赛节目《新鞋子》荣获舞蹈比赛铜奖。本次比赛共有230所学校与单位推荐的302个节目参赛,近万名少年儿童参与到此次比赛中。

舞蹈《新鞋子》演绎的是一群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留守儿童,他们每天光着脚、背着背篓,走过蜿蜒崎岖的山路去上学,对山外的世界充满向往。一天,孩子们收到了爱心人士寄来的爱心包裹,里面装着送给孩子们的新鞋子,也装着爱心人士对孩子们的关爱,这激起了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和希望。由于舞蹈采用“生活化”的表演,简单易懂,给现场观众带来真情实感,深受好评。

成绩来之不易。接到比赛通知后,《新鞋子》表演组的小学员们每天放学后都留在舞蹈教室训练两小时以上,他们挥洒汗水、刻苦训练,只求厚积薄发、瞬间绽放。小学员们在这里不但受到美的教育,而且培养了团结一心、顽强拼搏、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质。

为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厦门市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以及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共同举办的第十四届海峡两岸“读册歌”广播电视大赛于2020年11月20日隆重开幕,学校原创作品《闽南童谣真正港》荣获此次比赛三等奖。这首童谣用生活化的表达唱出闽南当地的生活,学生生动而纯真的表演,赢得观众和评委的广泛赞许。

在2021年厦门市中小学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活动中,学校的“漆线雕衍生的美术创意实践”获得二等奖。如今,学校已建起多个艺术工作坊,每个工作坊由一名高级教师主持、多名不同层级的艺术学科教师参加。工作坊通过混合式的实践研修模式,通过导教、引研、共学引导教师共同成长,共同为学校美育工作贡献力量。

学校另一个省级课题“基于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艺术工作坊实践研究”负责人柯志超说:“我们工作坊要让教师研究如何带领一群爱美的学生受到好玩的艺术教育,研究怎样打造自由的、强调体验的、课堂上无法达到的辅导平台,让学生受到更加纯正的艺术熏陶,从而在学习中体验到美、体现出美、创造出美,实现‘以美育人’的目的。”(孙巧平 简韦华琦)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北京市将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首都教育 2024-10-16
北青快评 | 采耳遭重罚,诊疗生活化如何克服监管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1
“中医生活化”让健康促进成为日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1
教育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数字技术助力美育水平提升
科技日报 2024-01-31
教育部部署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光明日报 2024-01-04
鲁迅美术学院 | 加强美育工作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教育报 2023-10-19
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入选北京市首批“全民艺术普及示范点”
北京顺义官方发布 2023-06-08
教学与艺术相结合 大兴区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成立美育研修中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