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诈骗套路又有“升级版”!10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围绕电商平台购物、退款流程,利用支付宝备用金设下“陷阱”的新型诈骗方式又有抬头迹象,江苏、兰州、内蒙古等多地出现了此类案例,引起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金融知识较为匮乏是受骗的主要原因之一。守好用户“钱袋子”,需要多方合力。
“支付宝备用金”骗局频现
10月17日,根据兰州公安反诈中心发布的典型案例,受害用户在网购化妆品后接到平台“客服”电话,称其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享受免费退货服务,还可以获得500元的赔偿金。随后,“客服”让该用户在支付宝备用金中查看500元到账款项并提现,同时表示提现后要抓紧关闭备用金通道,否则每月会从其银行卡扣除手续费和利息。
不明就里的用户在完成提现后,发现支付宝到账500元,便彻底相信了对方。几番沟通之下,用户向“客服”提供了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用于认证个人身份信息,关闭备用金通道。最终,该用户卡内3万元余额被转走,遂向警方报警。
骗子伪装成平台客服,诱导用户一步步落入骗局。而除了兰州“500元赔偿金”案例外,在江苏、内蒙古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客服”声称误操作导致购物款项多退回,例如购买了300元产品而退回500元这一情况,并要求用户退回店家多支付的200元,否则会对用户征信造成影响,由此利用用户恐慌心理实施诈骗。
在此类骗局中,施骗者会通过各类话术,引导用户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等关键信息,对用户账户进行扣款。对于没有稳定收入、积蓄的学生用户等群体,施骗者甚至还会引导该类用户在各金融平台进行借款。
而在诈骗流程中,首先让用户放下防备的是支付宝真实到账500元,这笔钱又是从何而来?事实上,备用金是支付宝推出的一类小额、短期的借款产品,最高额度为500元,借款期限为7天,每次使用收费1.99元,首次使用免费。
换言之,“客服”所说的500元赔偿金,实际上是用户自己申请的一笔贷款,诈骗分子正是利用部分用户对支付宝备用金不了解的心理,让用户误以为备用金是商家的退款而上当。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近年来,依托于线上电商平台以及支付机构,各类诈骗行为层出不穷,不同时期、场景之下,诈骗方式也在不断翻新。但本质上仍是利用了用户麻痹大意、占小便宜等心理实施诈骗。
“同时,随着各类金融产品不断更新,消费者金融知识较为匮乏,缺乏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意识,也容易上当受骗。不论是支付宝备用金套路,还是此前的注销学生贷款账户等,均是如此。”王鹏表示。
平台方应做好风险提示
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发现,围绕支付宝“备用金”产生的骗局在2021年3-5月间已经出现,已有不少地区警方发布风险提示。
对于如何进一步防范上述骗局,北京商报记者也向支付宝方面进行了解。支付宝方面提醒用户,警惕“冒充商家退款”“注销贷款账户”等骗局,备用金用于个人消费,不能用于购房以及偿还住房抵押贷款、投资、理财等。
10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也对支付宝备用金的使用流程进行了体验。在支付宝App中搜索“备用金”即可找到这一产品,页面上方滚动式进行风险提示,同时用户需要授权、同意相关协议后方可使用。
在用户同意开通并输入密码后,页面提示用户正在申请借款,并进行了典型骗术介绍,强调“不小心设置了会员VIP”“网购商品出问题”“快递丢失破损给您多倍赔偿”,均为近期典型的骗子操作,用户如果遇到图中骗术应停止借款。
北京商报记者再次点击“继续借款”后,500元立即到达本人支付宝账户,在还款期限内,也可以随时进行还款操作。
“从平台角度来看,平台在推出此类新型金融产品时,有义务对用户进行详尽的风险提示。让用户充分了解此类产品是什么、怎么用,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被违法分子钻漏洞。电商、支付平台也还需要在用户数据方面做好保护工作,避免用户交易信息泄露。”王鹏分析指出。
在王鹏看来,除了平台方发力外,消费者也应该树立更好的个人保护意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网购商品时,要明白退款是直接原路退款到付款时所用的账户里,无需进行其他操作,对于自称“平台”客服的人,一定通过交易平台的联系通道核实其身份,不能仅仅因为对方了解姓名、购买日期以及详细的住址等情况,便轻信对方。
“在进行汇款、填写验证码等涉及金融交易的操作时,一定要谨慎操作,不要轻信对方发来的链接,切勿因小失大。”王鹏强调称,在监管部门的高压打击之下,新闻媒体也可以对各类新型诈骗形势进行宣传督导,让用户充分了解并及时做好预防。
编辑/孙政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