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扫码直接支付
地铁7号线欢乐谷景区站有了一家无人便利店。据了解,该店由北京地铁与一轻控股两家市属国有企业联合开设。
北京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智能便利店名为“京轻智能便利店”,门店面积大概10平方米,提供鲜食、乳品、水饮、纸品、美妆、面包糕点、休闲零食等七大品类500多种产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有北京特色的文创产品及北京地铁特色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京轻智能便利店采用的是无感支付的方式。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微信小程序或者支付宝扫脸的方式进入店内购物,购买完商品后可直接离开门店,系统将直接识别购买的商品金额,无需商品扫码环节,微信、支付宝自动扣费。
“门店系统通过计算机视觉、智能货架等结合的方式,可让消费者实现无感支付,出错概率非常小。日常仅需少量工作人员进行常规的补货即可。”现场工作人员表示。
地铁公司乘客需求调查报告显示,超七成乘客对提升地铁服务品质和出行体验存在需求,增加便民服务设施、完善便利服务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对各种冷热饮品、即食食品以及便当餐食等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今年7月底,北京地铁5号线和平里北街站、6号线青年路站、7号线菜市口站三处便利店试点开业运营,三家便利店能为乘客提供餐食、方便食品与饮品等。
软硬件投入占大头
无人便利店早在2016年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新颖、智能化等特点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体验。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无人便利店的自身局限性也不断显现。高昂的开店成本也使得无人便利店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处境之中。
无人便利店通过技术、设备省掉了一些人力成本,但隐性成本却不可忽视,包括软硬件投入、租金、人工、水电等。开设一家普通的智能便利店成本大概在40万-50万元左右,其中软件、系统以及门禁、感应等智能设备是支出的大头。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其他场景的门店对店长依赖度较高。相比之下,地铁便利店没有一些现做的熟食和鲜食,门店商品品类相对固定,地铁站中客流也相对平稳。所以,无人便利店会更加适合在地铁场景。
“北京地铁拥有众多门店的资源,而一轻控股拥有无人零售技术和商品供应,双方合作通过资源优势互补,可以更好地控制、降低运营成本。”该业内人士分析称,不过,双方目前还在起步阶段,这种模式能否成功并且大规模推广还需继续观察。
提供便利是核心
2018年,北京市印发了《关于加强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的意见》,提出在轨道交通车站周边打造微中心。轨道微中心是与轨道交通站点充分融合、互动,可达性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备场所感和识别性的城市地域空间。使市民在交通出行的同时能够就近满足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其中就提出轨道微中心范围内商业、商务、公共服务、文化娱乐等公共功能用地面积占比达到30%以上。
在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看来,在北京提出轨道微中心的背景下,北京地铁开设便利店是未来的趋势。主要是围绕通勤的人口,给他们提供更方便的商品和服务。“北京车站数量非常多,尤其是一些换乘的车站中汇集着大量通勤人员。由于通勤时间较长,自然会有消费需求。”
陈立平同时指出,智能便利店的使用对中老年人甚至一些学生或许造成一定困难。地铁里的便利店关键是提供便利。无论是有人还是无人,便利店的根本在于便利,“没有必要追求噱头,解决通勤人员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北京商报记者 赵述评 赵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