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新华社客户端发文:“剧本杀”“密室逃脱”“沉浸式体验馆”……这些场所主要经营一种以案情推理为内容的游戏,是不少都市年轻人所喜爱的一种社交方式。但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少数一些商家开始在游戏内容、场景设置等环节宣扬暴力、灵异,以此为商业噱头吸引年轻人,引发公众担忧。
据新华社记者调查,在上海有2000多个相关搜索结果,深圳有3000多个,成都有3000多个,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线下“剧本杀”实体店数量有3万家左右。
但实际上,“剧本杀”作为年轻人喜欢的休闲方式,有一些在剧本内容以及沉浸式体验方面都有可取之处。心理专家表示,“剧本杀”的剧本及剧情的引领很重要,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来给参加者赋以正能量。
正能量的“剧本杀”对参与者释放精神压力、丰富想像力、加强人际沟通具有积极意义。而目前也已经有部分博物馆配合自己的展览,推出了沉浸式体验“剧本杀”和“剧本游”,既能感受游戏时的快乐,又能从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学习到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博物馆推出“沉浸式体验” 探索社交新功能
实际上,早在2019年,上海玻璃博物馆就推出了全国首个沉浸式的“剧本杀”活动。这个叫做《消失的艺术家》的“剧本杀”讲的是一个推理故事,参观者作为“侦探”,要找到消失的艺术家和艺术品。
所有的NPC都是由博物馆各部门工作人员扮演,分散在博物馆园区各个场馆,化身“艺术家都是宝贝的馆长”、“没有感情的摄影师”、“精通小道消息的记者”等,化身“嫌疑人”与玩家们一起互动。玩家需要通过勘探现场,寻找各种线索,做出推理,活动共吸引了约400名观众参与,成为了博物馆探索新的社交功能的一次有益尝试。
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也结合自身的特色,开发出了实景解密游戏,玩家可以走进唐人街实体搜证、现场辩论,亲身感受历史背景下的华埠风云,而且整个故事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在每场“剧本杀”游戏结束之后,工作人员会将玩家带进展厅,以讲解的方式进行一场特别的复盘,让玩家对这段历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洛阳博物馆也推出了一款《洛阳东风几时来》,故事设定在晋朝时期的洛阳,五胡十六国,英雄儿女的爱恨情仇纷纷上演。而“晋归义胡王”金印、透雕龙纹玛瑙璧、金狮串饰等文物,都成为“剧本杀”中的关键线索。
“沉浸式活动”偏爱临展 最终目标是传播文化信息
实际上,不管是《消失的艺术家》《华埠风云》,还有长沙博物馆和湖南省茶叶博物馆联合推出的“法门梦影”,都是各大博物馆根据自身的临展配置的活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也在中秋假期,配合临展《回望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设置了一个剧本游的活动。
该剧本游的活动以陈列的文物为线索,游客们通过扮演唐代各式人物角色,与npc互动触发任务,在展厅内寻找线索与答案。在体验层次丰富的游戏过程中,近距离观赏文物珍宝,了解唐朝历史文化。活动一经推出,名额被一抢而空,博物馆在中秋之后进行了观众调查,参与者对于活动的总体评分在80分以上,认为剧本游显著加深了他们对展览的理解,并且希望日后继续参加类似活动。
“金沙遗址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就一直在积极探索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创新路径,力争在静态的文物展览之外,为观众提供更加生动的文化体验。面对众多博物馆开展剧本游的体验活动,我们也在积极尝试。”金沙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秦晴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其实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打造以古蜀为主题、利用遗址公园的广阔空间,开展的剧本游项目,因为古蜀文明有太多的历史传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具有良好的剧本创作基础,其中体现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信息,才是博物馆剧本游区别于普通剧本杀的本质所在。”
博物馆让行业有了新方向 “沉浸式体验” 不仅只有恐怖悬疑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使得博物馆正在不断地被重新定义。不仅仅是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文化遗产的机构,也是文化服务和教育的重要平台。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博物馆的活动之中,为各种参观人群提供相应的服务,也是近年来文博界的重要议题。
放下自己的身段,主动与观众的需求结合,提供多元化、多方位的参观体验,已经是很多博物馆管理者的共识。目前,众多博物馆开展“剧本杀”和“剧本游”其实就是主动在与年轻人的生活贴近的重要方式。
实际上,很多国际著名博物馆早已开始积极与城市生活链接起来,提供了额外的社交空间。比如说,英国泰特美术馆就举办过夜间活动,邀请新媒体艺术家、音乐人做现场表演,提供较为低价的酒水饮料,让博物馆参与到当地的社交生活中,成为一种社交的新空间。
而这一次众多博物馆的集体尝试,不仅是让博物馆与城市生活链接得更加紧密,而且它们的“下场”也成为了一项新的标杆。“剧本杀”不仅仅因为恐怖、灵异才能获得市场的欢迎,与文化相结合,与教育功能相结合,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方向。
文/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