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在北京某汽车贸易公司从事钣金与喷漆行业18年了,于今年2月份离职。可由于长期处在超强度噪音的车间内工作,听力有所下降。再次应聘工作时屡遭拒绝,于是李先生在离职3个月后,将老东家诉至法院,要求继续回去上班,或者配合其进行工伤鉴定。
9月26日,该案在北京丰台法院开庭审理。
今年41岁的李先生,从2003年开始,一直在北京某汽车贸易公司从事钣金与喷漆工作。
他诉称,虽然工作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但2019年至2020年的时间里,公司始终未给自己做职业健康检查。
“后来我感觉听力明显下降,偶尔会有‘嗡嗡’声。”李先生说,今年2月份的时候,由于忍受不了领导的偏见,他选择了离职。
可在离职3个月后,自己另找工作时体检,被判定得出“纯音听力阈测试异常,暂不宜从事噪声工作”,求职屡屡碰壁。而后李先生自己又找了北京另外三家医院进行检查,均显示“右耳听力下降”。
李先生说,钣金与喷漆的工作必须长时间呆在车间内,期间需要的工具都有超高强度噪音。而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18年,每天工作时间至少10个小时以上,由此给自己听力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我一直靠这门手艺吃饭的,可如今正是因为听力问题,没有相关的公司敢雇佣我了,我也不能再从事这项工作了,势必对以后的收入和生活带来影响。”李先生要求原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由公司配合其到有资质医院进行工伤鉴定。
而在此次开庭前,李先生还与公司进行了劳动仲裁,但并未得到支持。
公司代理人表示,从事钣金与喷漆工作,有可能会患有职业病的风险,为了保障员工权益,公司每年都会组织员工进行特定、专项的体检。可在2020年12月份常规体检预约的时候,以前合作的医院突然停业了。
“我们公司在寻找另一家拥有职业病检查资质的医院时,就耽误了点儿时间,毕竟北京这种医院少,很多医院承接不了这么多人的检查。”公司代理人说,2020年至2021年度的体检时间就推迟到了2021年3月份。而在这期间,李先生正巧提出了辞职。
公司方表示,在李先生自愿的情况下,双方签订了离职协议书,公司并于当时交付了李先生3万余元补偿。
同时公司代理人指出,2021年5月时,听说李先生回京了,公司还特意邀请他到公司新合作医院进行了离职体检,而检查结果却显示李先生的听力水平在正常且合理的范围。
“针对这件事公司明确咨询过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明确告知常年从事这项工作后听力都会有所下降,但李先生的听力完全达不到北京市规定的工伤或者职业病标准,他的听力水平在合理范围内。”公司代理人表示,虽然自己承认李先生的听力有问题,但年纪大了或者长年进行特殊工作都有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所以公司不接受李先生续签合同或配合进行工伤鉴定的诉求。
由于双方争议较大,法院不再组织调解,该案将择日宣判。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