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个重点项目落地 26个重点项目开工 昌平“两区”建设跑出加速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8-28 13:50

8月28日,昌平区召开“两区”建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一年来,昌平从科技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深耕细作、持续发力,聚集医药健康、先进能源等主导产业,吸引1100余家重点产业领域企业集聚昌平;56项区级创新政策落地,近百家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两区”82个重点项目实现落地,小米二期等26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29个项目成功签约,昌平产业优势不断稳固,首创性、开放性、引领性特征日益凸显,“两区”建设动能强劲。

重点产业领域深耕细作  1100余家科技创新型企业集聚

立足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的功能定位,在“两区”建设中,昌平区围绕生物医药、先进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深耕细作,在促进科技创新中持续发力。在医药健康领域,昌平区对标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和精准医疗服务,面向全球广泛聚集生命科学领域的高端人才、科研机构和核心要素,引进培养了一批加速器、孵化器和产业运营服务机构。

昌平还着力健全自贸区管理服务新模式,通过新设专门管理机构、引入专业运营公司、土地一级开发授权等方式,初步形成了“管委会+运营公司+开发企业”的管理模式,为全市自贸区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昌平经验”。

目前,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的“生命谷”已成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一批前沿突破性产品进入临床、一批创新药物获批上市、一批首创产品不断涌现、一批原创成果助力科技战“疫”。

在先进能源领域,昌平区依托未来科学城“能源谷”聚集的“国”字号能源企业研发机构,加快推动央地合作,搭建绿色能源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加速打造氢能和能源互联网产业集群。其中,创新成立了电力大数据创新联盟等5家实体化运作社会组织,有力支撑了能源领域的国际标准创制和“走出去”。编制实施“十四五”未来科学城发展规划,加快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凸显“三城一区”主平台作用,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了“昌平力量”。

在先进智造领域,昌平区支持北汽福田等一批存量项目扩大产能,保障小米二期等一批新增项目启动建设,福田康明斯、三一智造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全区先进智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围绕“两区”科技创新,目前,昌平区已聚集生物医药、先进能源重点产业领域企业1100余家,并先后涌现出品驰医疗脑深部电刺激系统、爱康宜诚金属3D打印全膝关节系统、国家电网3300伏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和模块等一批重磅成果。

56项区级创新政策落地  近百家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

“两区”建设启动以来,昌平全力推动制度创新任务落地实施。目前,63项区级政策任务已落地56项,落地率近九成,近百家市场主体享受到了“两区”政策红利。爱康医疗是一家土生土长的昌平企业,经过17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市值超过150亿在香港主板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我们的成功上市离不开昌平区在研发投入、临床试验、成果转化、开拓海内外市场等方面给予的补贴支持。”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企业深受空间发展制约,昌平区第一时间整合土地资源,解决企业集团化发展空间问题。同时,昌平区还在流程加速上给予支持,企业直言,在昌平区的帮助下,受益匪浅。“两区”建设启动以来,昌平区多举措为企业提供便利。除了爱康医疗以外,在资金跨境流动方面,落实重点行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便利化,开展一次性外债登记试点,为11家企业资金运转提供了便利;在人才跨境流动方面,为29家企业的近百名高端人才提供了签证便利,加快建设外国人服务大厅,全力营造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在研发设备进口方面,为22家生物医药企业急需医疗器械和研发用材料试剂通关提供了便利化服务,让符合条件的研发机构获得了科研设备进口免税优惠;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推动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地,2家企业获得税赋减免,11家企业开展了知识产权保险试点。

截至目前,百济神州国内首个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免疫疗法凯泽百成功上市,诺诚健华抗癌新药ICP-192获得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博雅辑因国内首个CRISPR基因编辑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临床试验获批,此外还有7款创新药处于临床二期、三期及上市申请阶段,各类创新政策的落地促使昌平区的科技创新呈现“井喷”态势,今年1-7月,昌平区新增专利授权5390件,增长22.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776件,增长45%;新增PCT途径国际专利申请139件。

82个重点项目落地  区域产业优势稳固

“两区”建设启动以来,昌平区还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重大项目高效率落地,吸引了一批突破性强、带动作用大、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的重大项目落户,截至目前,“两区”重点项目入库168个,其中82个项目实现落地,26个项目开工建设,29个项目成功签约。

“两区”建设中,昌平区健全重大项目服务机制,其中,“小米二期”项目通过高位推动、市区联动,探索出提前预审、并联审批、容缺办理等创新做法,将项目征地供地手续办理时间从近276天压缩至49天,开创多个“一天完成多项审批任务”的先例,实现“拿地即开工”,创造了重大项目征地、供地及开工的“昌平速度”。

同时,位于“生命谷”的国际研究型医院项目是全国首个国际研究型医院项目,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建成后将为创新药物及创新医疗技术研发、转化及应用等提供支持,全国首个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试点任务成功落地,搭建的医院数据一体化系统、数字化智能化临床运营系统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昌平区还充分发挥“两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叠加优势,举办了首届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一系列活动,着力打造与“两区”建设相匹配的产业生态。出台了全市首个自贸区产业类扶持政策——《支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暂行办法》,配套2.5亿元专项资金。

同时,围绕大力发展美丽健康产业,在全市首创出台“美丽经济十条”。此外,昌平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告知承诺制审批,加快推进“一网通办”,设立企业服务管家,精准定制企业“服务包”,深入落实“一库四机制”,专门开设“两区”建设政务服务窗口,创新设立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综合服务站、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等,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高效、贴心的政务服务。同时,设立政府引导母基金与34支优质投资基金合作,基金规模达到200亿元,助力优质企业上市发展。更深谋划 打造“两区”建设“昌平样板”一年来,在“两区”建设中,昌平“首创”“首个”频出,交出了一张“靓丽答卷”。

上半年,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93.2亿元,同比增长15.9%。1-7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86.1亿元,同比增长12.2%,居全市第四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4.8亿元,同比增长21.3%,居全市第三位;建安投资完成144.5亿元,同比增长62.2%,居全市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7亿元,同比增长14.6%,两年平均增幅12.2%,居全市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9.9亿元,同比增长16.7%;4家企业成功上市,全区上市企业达到34家;新增市场主体15491个,居全市第二位。区域经济发展运行良好、产业后劲不断夯实、市场活力全面激发,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下一步,昌平区将紧抓历史机遇,围绕“打造‘两区’建设昌平样板”这一目标,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积极谋划新一轮政策创新,力争将昌平“两区”建设的政策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优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围绕“两区”建设,昌平区1365个项目实现落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2
18个创新项目亮相国创菁英荟昌平新能源专场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7
HICOOL 2024全球创业大赛生物技术和医药服务项目初赛在北京昌平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8
首场国创菁英荟活动正式启动 11所高校22个项目齐聚昌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2
拿地即开工!昌平首个机器人产业园项目启动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2024-03-31
昌平区集中推介19个优质产业项目 诚邀各企业在昌平共创未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8
总投资达1376亿元 昌平区11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1
海洋公园等重点项目将开工,北京为经济“开门红”蓄足动力
北京日报 2024-01-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