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小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发行规模大增 利率分化下亟待政策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6-30 09:03

在疫情加剧资本消耗、非标回表、监管部门政策支持下,今年上半年中小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补充资本颇为积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截至6月29日,中小银行已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规模分别为526.2亿元、490亿元。从金额上来看,中小银行发债规模远不及国有大行、股份行,但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且从发行家数看上,中小银行占比超过八成。

受包商银行二级资本债全部减记、个别银行不行使二级资本债赎回权等影响,银行二级资本债票面利率形成了明显的区间,利率最高达6.0%,而最低仅3.87%;对比来看,永续债固定利差则比较接近,绝大部分在1.80%左右,最低为1.70%,最高为2.24%。

“整体来看,农商行、城商行信用资质较弱,投资者要求二级资本债信用风险补偿远高于国有行和股份行。自2020年11月之后,农商行和城商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持续走高,信用风险溢价不断上升,截至目前没有出现缩小迹象,说明银行信用资质分化情况一直持续。”华泰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表示。

对于永续债固定利差,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永续债受欢迎除了银行信用高,收益率具有一定吸引力外,央行创设的票据转换工具也增强了流动性。

不过,其固定利差也在逐渐小幅分化,同时其特殊条款也会对定价构成影响。

二级资本债利率分化明显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的中小银行分别为31家、26家(含多次发行),规模为526.2亿元、490亿元,发行家数和规模均超过去年同期。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利率市场化等因素影响,中小银行不良资产率处于较高水平、实际利差明显收窄,资产增速也在放缓,且中小银行业务模式较为单一,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低,通过利润转增补充资本的能力在下降。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实现资本补充,是当前更为现实和直接的方式。”一位城商行人士表示。

从整体二级资本债发行利率来看,票面利率与主体信用评级明显相关,主体信用评级越高票面利率越低,但主体信用评级相同票面利率也会有所不同。如,同为AAA评级,宁波银行票面利率最低,仅3.87%,而台州银行高至5.20%;评级为A+的贵州花溪农商行票面利率高达6.0%。

张继强表示,二级资本债具有到期收益率高于普通债券的特点,受包商银行事件影响,低信用评级二级资本债利差补偿短期内迅速走阔,长期来看,不同类型银行信用分层现象加剧。

“经验来看,银行二级资本债利差补偿受到特殊事件、条款或供给因素的影响。”张继强表示,最近的三次重大偏离分别发生在2019年6月、2019年11月、2020年6月,对应的三次事件为包商银行被接管、某银行发布公告称不行使二级资本债赎回权、监管部门对银行提出更高资本金要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对比来看,中小银行永续债固定利差比较接近,绝大部分在1.80%左右。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分析认为,不同评级之间的城商行永续债利差并无明显区别,发行时点对于利差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资本充足率对利差影响也较大,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利差相对较低。

业内期待支持政策出台

尽管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来补充资本的中小银行不断增加,但对于目前我国约1600家城商行和农商行来说,占比仍在少数。

“中小银行作为地方性法人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由于所处地域和股东等因素限制,中小银行资本净额普遍较低,导致其资产规模有限、抵御风险能力不足。”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

周茂华表示,今年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中小银行发债补充资本渠道有所拓宽,下半年银行面临业务扩张需求、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满足资本等监管指标要求,以及部分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仍大,预计发债补充资本需求仍大,全年发行规模或与去年基本相当。

今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显示,其中“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由银保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6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上述城商行人士建议,可以有针对性地细化政策标准及操作,如对于同一资本补充工具,针对不同类型银行,设定不同的发行标准和审批要求,并适用不同的执行细则和操作指引,以提高审核效率,适应中小银行的具体需求。

同时还建议在整体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银行自营投资资本补充债券的限制比例,放宽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的条件,进一步扩大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的投资主体和投资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两部委发布的《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现金管理类产品不能投资剩余期限为397天以上的债券等。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负责人陈健恒认为,该政策将抑制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新增需求,对银行补充资本形成障碍,不利于银行信用扩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