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风向是否发生变化,受到全市场关注。
近期,坊间传言称创业板变相提高门槛,要求拟申报企业最近一年净利润不得少于5000万元,若达不到标准硬性申报,深交所将视情况启动现场检查。
对于该传言的真实性,券商中国记者采访多家券商投行,受访人士均表示暂未听说。
就在12月9日,一家小规模创业板IPO企业通过上市委审议。数据显示,精密科技2019年扣非净利润为3070.69万元。
此外,创业板仍在正常受理小项目IPO申请。8日深交所新受理的3家创业板IPO企业中,有2家低于5000万,其中1家大约3000万规模。
尽管小项目受理工作仍在有序推进,但并不意味着投行可以放松警惕,仍需把好入口关,提高申报材料质量。数据显示,年底出现一批企业撤材料,11月至今已有多达17家注册制IPO企业终止。其中,12月8日单日有5家企业终止上市路。有投行人士指出,从撤材料的企业来看,原因与盈利规模等因素关联不大,更多是因为规范性运作等因素,比如有项目此前曾经历监管层现场检查,现场检查体现出震慑效应。
创业板仍正常受理净利低于5000万的企业
梳理时间线来看,在上周,有券商反映,创业板申报企业最近一年净利润不得少于5000万元,若硬性申报,深交所将会视情况启动现场检查。
但值得注意的是,12月9日大连德迈仕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创业板上市委审议会议。该公司2019年扣非净利为3070.69万元,主要从事精密轴及精密切削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事实上,截至12月8日,深交所仍在正常受理小规模企业的首发申请。8日深交所新受理的3家创业板IPO企业就有低于5000万的。其中盛帮股份2019年扣非净利润为3165.29万元,祥明智能为4310.16万元。
11月23日至12月7日期间,创业板新受理的17家IPO企业中,有7家2019年扣非净利润低于5000万。11月30日新受理的佳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扣非净利润为2784.30万元。
有中介机构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其暂未申报过低于5000万以下的创业板项目。他指出,低于5000万的企业一般很难通过券商的立项门槛,此外小项目的瑕疵也相对较多。
而关于“若硬性申报净利低于5000万企业,深交所将会视情况启动现场检查”的传言,券商中国采访多家券商投行,受访人士均表示未听说这一要求,可信度不高。
投行报项目不能“带病闯关”
数据显示,年底出现一批企业撤材料,11月至今已有17家IPO企业选择终止。
投行人士指出,出现撤材料是正常情况。从终止企业的情况来看,跟盈利规模等因素无太大关联。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以创业板为例,在终止企业名单中,有80%的企业扣非净利润规模超过5000万以上。这意味着撤材料与净利润规模无直接因果关系。
上述人士指出,在目前监管层强调把好入口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背景下,投行也需要进一步把好申报“入口关”,不能“带病闯关”。
12月8日,科创板新增3家IPO企业主动止步上市梦,分别为赛克赛斯和艾索信息。据投行人士透露,其中有项目曾被现场检查。
创业板在8日亦有2家IPO企业“终止”,分别为东方节能和新冠中,后者在此之前已经历过深交所的3轮问询。
公开资料显示,新中冠的申报会计师曾被现场检查。广东证监局在7月初具的现场检查结果告知书中提到会计师存在执业问题。第一,未对新中冠获得的部分返利按照采购量以及返利合同约定进行充分的复核计算。第二,审计底 稿《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声明》中审计人员签名不全。第三,部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 说明不完整。一是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测算底稿中,未对测算存货可变现净值时 使用的预计售价、税费进行详细说明。二是未对征信报告中贷款信息与借款信息 不一致进行说明。
《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征求意见稿)》在10月30日出台,根据征求意见稿,检查方式分为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全面检查是对企业的信息披露整体情况进行检查,专项检查是对企业的重点存疑事项进行专门检查。检查组可以重点围绕检查对象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对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进行延伸检查,并就中介机构履职尽责情况发表意见。
上海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分析表示,“比如有些项目经不起监管层问,万一监管层启动现场检查,后果恐怕会更严重,所以还不如早点撤材料。”(谭楚丹)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