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贵州茅台集团营收成功破千亿元,成为国内首家千亿级酒类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2019年度年会数据显示,去年,仁怀市地方酒类企业实现产量23.6万千升,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上交税收28亿元,比2018年增加4亿多元,增长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参加完2020年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得到的消息,今年1-9月,茅台集团克服疫情影响下原料采购、生产调度、员工复产等环节的各种制约,第一时间复工复产,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净利润同比增长15%,税收同比增长12%,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
在持续高增长势头下,市场上接近3000元一瓶的飞天茅台酒热度不下。10月底11月初,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仁怀酱香白酒核心产区走访期间,无论是赤水河左岸还是右岸,大、中、小型酒企全面复工复产,2012年以来行业遭遇“寒流”深度调整的迹象荡然无存。
“现在环保要求比以前严多了,必须手续齐全,还要上污水处理设备,不然直接就关了。”在茅台镇,本地小酒厂老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但投资酒厂两年后全部归本。“只要有酒,都卖得出去。”他说。
“酱酒现在是非常热,现在代理商不是在去贵州的路上,就是在贵州。但酱酒热不代表什么都热。”金东投资集团董事长吴向东表示,消费热,但只有超高端热。酱酒在低、中、高价位,还有很多省份不是那么热,这说明消费热度没有代理、投资这么热。
保持理性的还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他在圆桌会议上说:“酱酒板块既要谋发展更要防风险。风控做得不好,对产区和品类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炒酒风险
“茅台酒是拿来喝的,不应该是拿来炒的。”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保芳就任茅台集团董事长时,就一直强调。
但新一轮炒茅台酒从2018年至今,热度不减。
10月31日,茅台大酒店贵州茅台自营店。按照酒店最新规定,入住客人凭本人身份证和房卡,每天每人可提前预约次日一瓶500毫升53度飞天茅台酒。一周之内每人最多可购两瓶,一年内每人最多可买6瓶,价格按1499元/瓶。
自营店门口设有公安取证点。“严禁倒卖、炒卖茅台酒,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的标识警告非常醒目。去年9月,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开征集茅台酒市场领域违法违规线索的公告也张贴在门口,公布了举报电话。为方便消费者买酒,茅台厂家还贴出了全国茅台自营公司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
为了防止炒酒,新规不可谓不严。去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参加贵州茅台年度股东大会,在茅台大酒店入住的客人每人每晚可凭房卡和身份证购买两瓶飞天茅台酒。
如今,在自营店一次购买的平价茅台酒减少了,贵州省有关部门的打击力度更严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往茅台文化城也得知,这里的飞天茅台酒销售点暂时停售。
但黄牛依然不绝。
10月30日和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自营店走廊里看到,购酒的人带上证件和银行卡,按预约时间前来购酒。预约后,虽然没有出现去年打拥堂的现象,但遇到午休高峰期,门口依然排起了长队。连续两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问询后得知,该自营店只有1499元的飞天茅台酒,其他茅台酒系列没货。
队伍外,手里拿着一把身份证的黄牛时隐时现。这给急于变现的部分消费者提供了方便,收货价2500元一瓶。
如果说茅台大酒店周围的黄牛只是个别,那么在茅台机场,黄牛带领的飞天茅台买酒团可谓声势浩大。
11月1日凌晨7:20,一群带着小红帽的中老年团在一位年轻人的带领下,排队登机飞重庆。和其他旅行团不同的是,多达二三十人的团队鲜有人提大件行李。
这是什么样的老年团啊?登机前记者心里嘀咕。排在前面的阿姨提醒记者,“你的红帽子怎么没带?”
攀谈后获悉,这位阿姨来自遵义市播州区龙坑镇马家湾,每队大约30人左右的旅行团其实是飞天茅台酒的购酒团。
但黄牛带领的“买酒之旅”并不容易。阿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买酒还早得很。这段时间,茅台机场的销售点没有投放茅台酒,他们只能先飞重庆,从重庆飞贵阳龙洞堡机场,据说那里凭登机牌能买到茅台酒。
言语中,这位阿姨已经飞过多次。她说,为了买酒,他们出来一次要飞贵州的多个机场,比如铜仁、兴义机场,彼此周转,现在扩大到重庆机场中转再出发。
“现在茅台酒的市场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有相当部分茅台酒被买了放在库房里。”在茅台镇采访时,一位做了30年酱酒的酒企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产量过快增长风险
仁怀市迎来了新一轮的产能扩张期。
去年底,茅台集团位于仁怀市坛厂片区的8万吨系列酒包装车间及配套措施和另外11个基建项目集体开工,总投资158亿元。其中,3万吨酱香系列酒技改及配套设施计划投资83.8亿元。
在仁怀,天士力去年收购怀酒后,宣布要将怀酒产能从300吨扩到1000吨;珍酒厂上半年新增3000吨产能。劲酒在茅台镇也启动了较大规模的产能建设。
“产量不是衡量酱酒发展的唯一标准。”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龙超亚在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上说,茅台酒成为品牌酒,靠的不是产能,而是品质。质量效益型才是贵州白酒的出路。
酱香型白酒在赤水河畔的独特微生物环境中得以酝酿、生产,但环境的承载力毕竟是有限的。
目前,仁怀大中型企业已经陆续意识到产量不断增长的天花板效应。
龙超亚说,在茅台酒将扩产至5.6万吨时,她曾发短信给李保芳,得到的回答是——“茅台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增加产能了。”
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远怀在白酒圆桌会议上说,钓鱼台公司受产能的限制,不再扩能。
天士力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叶正良说,天士力投资的国台酒业产能到1万吨花了20年。“十四五”期间,要从1万吨产能扩建到2万吨,企业要投入100亿元。“扩产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首先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还要看是不是严格按照酱香白酒的技术标准,9次蒸煮,8次发酵,7轮次取酒。”他建议,白酒行业应该借鉴医药企业的飞行检查,对没有严格遵守大曲酱香酒工艺的企业一律关门整顿。
明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贵州省优质烟酒产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到2022年,该省白酒产业产值要达到1580亿元。贵州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副厅长敖鸿介绍,去年,贵州白酒工业增加值为1089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7%,位居全省第一。
“贵州白酒的发展既要发展速度,更要发展质量。在投资上,当地政府应该更加重视业内资本的投入,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利益驱动。近年来,我们听得最多的口号是打造百亿、500亿、千亿白酒集团,持续不断地扩大规模,很少听到关于企业发展的理性思考和宏大愿景。”马勇说。
李保芳也在圆桌会议上表示,贵州白酒企业在价格调控上的空间很大,但不要动不动就涨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